第143章 你俩去把隆美尔除掉(下)(2 / 4)

壤。

    双方都在对土耳其进行极力拉拢,经济援助、军事援助。

    从一开始希望对方加入本方阵营参战,到现在的援助投资计划中明确表示,只要对方不参战,什么都好说!

    这个地缘大国的摇摆与求生欲简直与战争边缘的西班牙与葡萄牙有的一拼,他们不光与维希法国接壤,就连双方的殖民地都挨在一起。

    只是不约而同的选择了中立。

    在贯穿整个二战的三条道路上,一条是民主线,自然是加入同盟阵营,首先挨揍的大部分都是民主国家,包括我国也是。

    一条是黑线,轴心阵营,战败了便成为了大反派。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学习意呆利,在战争末尾选择爆发内战,将恶魔从罗马拽出来,最后时刻跳反进入民主阵线。

    还可以学习暹罗,先更名为【泰】,假意加入轴心阵营,在最后时刻重新更名为【暹罗】,这样妥妥又回到了民主阵营。

    最后一条自然便是中立线,瑞士、瑞典,姓瑞的都这么干。

    还有便是土耳其、西班牙与葡萄牙,默默发着战争财,不参与战后秩序制定,但也不会因为战争造成重大损失。

    可土耳其因为其特殊地理位置的原因,终究还是不可避免的成为了双方拉拢的对象。

    伊斯坦布尔海峡的重要性简直让英德双方都想要占据,更别说土耳其一旦加入轴心阵营,德军便可以借道土耳其直接进军巴库产油区。

    一旦拿下巴库油田,整个世界的格局将被改写。

    而英苏联军控制伊朗的计划,不光是为了打通陆上交通线,更是对土耳其形成一种如果你丫跳反,分分钟打死你的另类威胁。

    奥金莱克自然明白这些事情的重要性,有多重要?

    比拿下利比亚更加重要!

    没错,什么都比一个利比亚更加重要。

    如今的局势,尽管非洲还有几百万平方公里的维希殖民地,但对于几乎掌控了整个非洲的英法两国而言,帮助阵营内的希腊、打通交通线,都比那十几万人的小打小闹更重要。

    前者是为了挽回在斯洛伐克、奥地利、南斯拉夫与波兰四国所丢掉的国际声誉。

    大战已经开始,再见死不救,丘吉尔觉得自己恐怕真的会变成孤家寡人。

    这是政治战争,而后者是为了让“坦克”抗住德军,是战略战争。

    奥金莱克起身为自己倒了一小杯威士忌,没有冰块,他就这么在炎热的夏天一口饮下。

    浓烈的酒精刺激着他的大脑,让奥金莱克整个人顿时精神起来,繁琐事务带来的小小忧愁荡然无存。

    “请法属远东军团的人来一趟。”

    奥金莱克上将的命令很快得到执行,军官带着一路碎碎念有些神经质的许知远来到办公室。

    后者敬礼后用极为生硬的英语说道:“司令阁下,您找我。”

    随行的还有自由法军第1旅旅长,刚刚晋升准将的柯尼希,后者得到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