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话什么意思?”陈浩问。
“字面意思。”孙磊撇撇嘴,“十八岁就能赚几百万?我看啊,不是傍大款就是干违法的事。”
周围的人脸色都变了。
陈浩笑了:“你倒是挺会联想。”
“我说的难道不对?”孙磊更得意了,“现在网上都在传,说你是靠当小白脸才有钱的。”
“孙磊,你别乱说!”旁边有人制止他。
“我乱说什么?”孙磊梗着脖子,“我一个朋友在上海,亲眼看到他跟一个女老板出入高档酒店!”
陈浩脸色沉了下来:“你朋友是谁?把名字说出来。”
“说就说,怕你不成?”孙磊报了个名字。
陈浩掏出手机,当场拨通了那个人的电话。电话接通后,陈浩按了免提。
“喂?”对方的声音传来。
“你好,我是陈浩。”陈浩说,“听说你看到我和女老板出入酒店?”
对方愣了:“什么?我什么时候说过这种话?”
孙磊的脸刷地白了。
“你朋友说的。”陈浩把手机递到孙磊面前,“你自己跟他对质吧。”
孙磊结结巴巴地说不出话。
电话那头的人反应过来,气得破口大骂:“孙磊你个王八蛋!老子什么时候说过这种话?你他妈是不是想害死我?”
围观的人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孙磊。
孙磊灰溜溜地跑了。
回到家,陈浩把这事告诉了父母。
“这种谣言一定要追究到底!”陈明气得拍桌子,“不能让人这么污蔑你!”
“爸,我有办法处理。”陈浩安慰他,“你别担心。”
当天晚上,陈浩就给学校的李建国校长打了电话,把情况说明了。
“陈浩,你放心。”李建国的声音很严肃,“学校会彻查这件事。如果有人恶意造谣,我们绝不姑息!”
回到上海后,陈浩发现事情的影响比他想象的大。
学校论坛上到处都是关于他的帖子,有夸赞的,也有质疑的。最火的一个帖子标题叫《扒一扒那个上招生简章的大一新生》,阅读量超过十万。
帖子里详细列举了陈浩的“疑点”:年仅十八岁就有几百万资产、经常出入高档场所、和多位成功人士关系密切等等。暗示他的钱来路不明。
评论区更是炸了锅。
“现在的年轻人啊,急功近利。”
“几百万说得轻巧,我工作十年都攒不到。”
“肯定有猫腻,建议学校彻查。”
当然,也有为他说话的。
“人家凭本事赚钱,你们嫉妒什么?”
“楼上那些阴阳怪气的,有本事你们也赚几百万啊。”
但质疑的声音明显更多。特别是一些高年级学生,觉得一个大一新生凭什么上招生简章。
其中最不满的,就是石岳。
石岳,管理学院大三学生,学生会副主席,成绩常年第一,还拿过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在学校里,他一直是老师眼中的榜样,同学心中的偶像。
陈浩的海报一出,石岳的风头被盖过去了。
“石学长,你看那个陈浩,不就是运气好吗?”学生会的干事小王凑过来,“哪有你这么实打实的优秀。”
石岳摆摆手:“别乱说,人家能上招生简章,肯定有过人之处。”
“切,谁信啊。”小王撇撇嘴,“我听说他就是靠投机倒把赚的钱,这种人能算优秀学生?”
石岳没有接话。他看着电脑屏幕上陈浩的照片,心里五味杂陈。
这几天,他明显感觉到周围人的态度变了。以前走在路上,总有人热情地打招呼。现在遇到同学,对方只是礼貌地点点头,然后就开始谈论陈浩。
更让他难受的是,连他最尊敬的张教授,都在课上当着全班的面夸陈浩。
“像陈浩这样的学生,才是我们管理学院的骄傲。”张教授说,“你们都要向他学习。”
底下的学生窃窃私语。
“张教授不是一直最欣赏石岳吗?”
“现在有了新宠,旧爱就不香了呗。”
石岳坐在最后一排,脸上火辣辣的。
下课后,他的手机响了。是他父亲打来的。
“小岳,我看到你们学校的招生简章了。”父亲的声音里带着失望,“那个陈浩,你认识吗?”
“不认识。”石岳简短地说。
“你在学校这么多年,怎么就没混出人家的名堂?”父亲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