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倒是有几分。
"
刘伯温点头,"
一位名叫周文渊的考生,以治国如烹小鲜开篇,论述精辟;还有一位嗯,叫赵清的考生,诗作颇有边塞之风,不似寻常书生手笔。
"
张先生若有所思:"
边塞诗?这倒少见。
"
正当此时,一名侍卫匆匆进来,在刘伯温耳边低语几句。
刘伯温神色微变,起身拱手:"
张先生,老夫有些公务要处理,失陪了。
"
张先生从容起身:"
刘大人请便。
今日叨扰了。
"
刘伯温离开,张先生——实为微服私访的大明皇帝张无忌——对身旁侍卫低声道:"
去查查那个叫赵清的考生。
"
张无忌乔装改扮成一个商人,刘伯温都认不出来,伪装技术可谓出神入化。
夜幕降临,贡院内灯火通明。
刘伯温在烛光下仔细阅读着试卷,时而点头,时而皱眉。
当他展开一份署名"
赵清"
的试卷时,不由得眼前一亮。
"
好诗!
"
他轻声赞叹,"
铁马冰河入梦来,将军夜引弓如月,这等气魄,这等笔力"
他继续往下看策论部分,越看越是惊讶。
这篇论述边防军事的文章见解独到,对北方游牧民族的战术分析入木三分,甚至提出了几项切实可行的防御策略。
"
这绝非纸上谈兵"
刘伯温喃喃自语,"
此人必是亲历过战阵等等,赵清?"
他突然想起什么,急忙翻出考生名册。
名册上记载:赵清,年十九,江南人士,父为商贾。
"
商贾之子怎会有如此军事见地?"
刘伯温眉头紧锁,"
除非"
一个大胆的猜测在他心中形成。
他正欲唤人调查,忽听门外侍卫高声通报:"
陛下驾到!
"
刘伯温慌忙起身整理衣冠,只见日间那位"
张先生"
已换上一身明黄龙袍,在侍卫簇拥下步入厅内。
"
臣刘伯温参见陛下!
"
刘伯温跪地行礼,"
不知陛下微服私访,有失远迎,罪该万死!
"
张无忌笑着扶起他:"
爱卿何罪之有?朕正是想看看真实的科举考场,才特意隐瞒身份。
爱卿今日处事公正,朕心甚慰。
"
刘伯温这才明白为何那位"
张先生"
对科举如此关注。
他恭敬地请皇帝上座,亲自奉茶。
张无忌环顾四周堆积如山的试卷:"
爱卿深夜还在阅卷,辛苦了。
可有现什么人才?"
刘伯温犹豫片刻,还是决定如实禀报:"
回陛下,确有几名考生才华出众。
特别是这位赵清"
他将那份试卷呈给皇帝。
张无忌仔细阅读后,眼中闪过惊讶:"
这文章若非久经沙场之人,绝写不出来。
爱卿可查过此人底细?"
刘伯温低声道:"
臣正欲禀报此事。
这名考生登记为商贾之子,但文章中的军事见解绝非寻常书生所能有。
臣怀疑"
"
女扮男装?"
张无忌敏锐地接话。
刘伯温点头:"
臣听闻边关赵将军有一女,自幼习文练武,才华横溢。
若臣猜测不错,这赵清很可能就是赵将军之女赵清芷。
"
张无忌沉默片刻,忽然笑道:"
有趣。
若真如此,我大明又多一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奇女子。
爱卿打算如何处理?"
刘伯温正色道:"
臣以为,科举取士,重在才华。
若赵清芷确有真才实学,无论男女,都该予以录用。
今日陛下亲眼所见,臣处事只问才学,不问出身。
"
张无忌满意地点头:"
爱卿所言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