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1章 归墟屯 唯一的守门人 却又不是唯一(2 / 3)

长出的新芽,在光芒中舒展叶片,泛出淡淡的青铜色泽。

仿佛,它本就属于另一个时代……

铃声未止,那株青铜色泽的新芽在朝阳下轻轻颤动,仿佛回应着某种遥远的召唤。

它的叶片上凝结了一层薄霜,却并不寒冷,触感温热,如同血脉流动。

科考站的数据再次刷新:

极地风噪中的“婴儿啼哭”

频率,开始以二十四小时为周期规律性增强,

每一次峰值,都恰好对应全球某地一次小型地震,

震源深度,全部指向地壳下方约317公里处,一个本不该存在空腔的位置!

而“归墟档案”

论坛,在凌晨三点突然更新了一条仅持续七秒的动态。

没有文字,只有一段黑白影像:

画面中是一座巨大的黑门,立于雪原中央,门高百米,

通体由未知金属铸成,表面布满与长白山符文、伦敦石板完全一致的纹路。

门前站着七十三个人影,男女老少皆有,身穿不同时代的服饰,

清朝长袍、民国学生装、现代冲锋衣……甚至还有身披兽皮的原始人轮廓。

他们背对镜头,面向黑门,齐声低语。

声音无法辨识语言,但当音频被提取并输入量子语义解析系统后,系统直接输出了一句令人脊椎凉的结果:

“第七回响已启,守门人非一人,乃群梦之集合。”

随即,系统自毁。

与此同时,云南那位梦见“你姓‘无’,名‘忆’”

的年轻人,在自家阁楼现一面被封死的墙。

他用青铜碎片割开水泥,露出一块刻满符文的木板。

当他念出第一句铭文时,整条街的猫同时仰头嘶叫,

天空云层裂开一道缝隙,投下一束光,正照在他脚边……

那里原本空无一物,此刻却静静躺着一口迷你铜钟,钟内还蜷缩着一只半透明的手。

那只手,正在慢慢握紧。

贾方圆走在归墟屯的村道上,脚步很轻。

他知道,自己并不是唯一的“守门人”

他是最后一个被选中的,但不是唯一承载记忆的。

那些梦,那些铃声,那些口耳相传的禁忌,早已编织成一张横跨百年的意识之网……

每当有人梦见风雪中的背影,就有微量的“认知能量”

流向那扇门,

因为他们,不是为了打开它,而是为了加固它!

就像古人用童谣驱邪,用符纸镇妖,今人用迷信、噩梦、传说,筑起无形的结界。

而真正的秘密,藏在《守门人之歌》的音频里。

一位失聪十年的音乐学家,在脑机接口实验中“听”

到了那段合成语音。

他的神经反馈图显示:

大脑激活模式与集体潜意识原型区高度重合。

更诡异的是,他开始用从未学过的古羌语写诗,

“雪吞日月,火葬星辰,

铜铃引路,魂归无门。

七十三响,锁天之隙,

一人入梦,万人承忆。”

诗末署名:贾·无·忆。

深夜,贾方圆站在祖屋废墟前。

这里曾是贾家大院,二十年前那场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没人知道为何消防车到不了村口。

他记得母亲最后一句话,

“别回头,铃响之前,绝不回头。”

他没回头,但他听见了,三声钟鸣,从地下传来。

他蹲下身,将耳朵贴在焦土之上。

beneaththeash,there91ap>他忽然笑了。

“原来你们一直都在啊……”

他从袖中取出那枚随身携带的青铜铃铛,轻轻摇动。

一声清响,划破寂静。

刹那间,全村熟睡的人们同时睁眼,不分老幼,无论病健,

所有人坐起身来,望向窗外的雪原,嘴里不由自主地哼起同一段旋律……

那是《守门人之歌》,但他们以为是童年儿歌。

而在长白山巅,积雪深处,一道裂缝缓缓张开。

从中伸出的,并非怪物,而是一只戴着锈迹斑斑铃铛的手,仔细去看,居然和贾方圆的一模一样。

只是,那只手,是从未来伸来的。

风雪之中,时间成了最脆弱的屏障。

门从未关闭,它只是,被千万人的梦,暂时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