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章 你们分手了?(1 / 11)

饮食男女 武文弄沫 10856 字 6天前

    红星闪耀的年代,下班后的应酬生活是什么样的?

    专业如老李那样,早期在小食堂,后来在招待所,现在国际饭店,关起门来,自成一统。

    请的是大师傅,吃的是小灶台,喝的是真佳酿。

    饭后一杯茶,慢摇两部曲,说说时事,干点实事。

    当然了,也有光吃喝跳舞不干正事的人,如老李。

    以酒席佳宴作为手段,以舞蹈歌唱伴为助兴,举杯宴饮,挥斥方遒,好像是从古至今的主旋律了。

    红星厂位于京城,吃的是地缘红利,老李作为红星厂的门面担当,自然应酬是少不了的。

    一年能在家吃两顿饭都算是多的,媳妇睡觉前是见不着他的,醒的时候也基本见不着。

    别问,问就是为组织操劳,为集体奉献去了。

    同红星厂相比,天南海北的企业或者单位里京办事或者寻求关系合作该怎么应酬和招待呢?

    去大街上随便找一家饭店?

    那关系就甭处了,服务员的态度能把你气个半死,再把你的客人气个半死,你们俩凑一块儿就得完蛋。

    这个时候就得用到驻京办了。

    驻京办的历史起源可以追溯到封建王朝的同乡会和会馆,如湖州会馆、宁州会馆等等。

    早期的会馆虽然种类繁多,但多是为了维系、团结、和睦同乡、同宗、同行业的关系,具有地缘、血缘、业缘因系。

    也就是说,会馆在这个时期还不是窑子的代名词呢,千万不要误会,这里面挺正派的。

    当然了,这个时期公主、小姐、佳丽、外围、名媛等等都还是正常的词汇,不带有其他色彩。

    要说发展了,也不都是好的,吹进来的也有乱七八糟的东西,再过多少年好像都没啥好词儿了。

    会馆的兴起是有一定客观原因的,无论是倌民、绅商,在会馆中均可不受任何拘束,相互交往。

    所以会馆渐渐成为正治和社会活动的重要场所,近代很多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都与会馆有关。

    那时候从家里出来,你媳妇问你干嘛怯,你说去会馆办事,你媳妇一定认为你去找同乡关系发财。

    后世不成了,你要敢说去会馆办事,那你完了。

    当时,京城的会馆、同乡会的功能主要是沟通家乡与京师之间的联系,接待来京出差的地方倌绅以及进京赶考的家乡学子,维护家乡人民在京的合法权益等。

    解放以后,上面与各地之间需要形成一种密切的联络机制,商讨建设立项,审批计划调拨物资的事宜。

    但当时的交通和通讯都不发达,地方的负责人又不能天天在京城待命。

    所以为了保持与上面的随时联络,需要一个派驻京城的办事机构,负责文件传送,沟通上下。

    四九年以后,第一个驻京办——蒙内驻京办就是带着这种使命设立的。

    同时,当时刚刚解放,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