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的石头上,吧嗒吧嗒抽着旱烟。
“好啊,你小子赚了钱不忘本,还惦记着村里的学校,当初我没看错你。”
自掏腰包出材料维修学校,又特意跑到城里,托人去聘请老师给孩子们上课。
上边开不出工资,林北就自已掏钱垫上,这样人家才愿意来老金沟
花销下来,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这个灾荒年代里,每个人都想着自已,哪还有闲工夫操这个心思。
关于孩子上学的问题,老支书一直心里挂念着,可惜自已每月那几个工资,实在是有心无力。
“做人还是要多读书,多学习文化,就拿行军打仗这事来说,没文化连电报都看不懂。”
他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当时要是上过几年私塾,早就当了军官要员。
后来战争结束了,才开始读书认字,比起村里那些泥腿子强多了。
抽着抽着,将烟嘴里的烟丝,在石头上磕掉,忽然又想到了什么。
“有了老师是好事,可是咱们村里,好多家连孩子的学费都凑不出来,能上起学的估计只有二十来个。”
虽说每个孩子,学费连同课本费,半个学期只有两块钱。
村里半数家庭吃不饱饿肚子,半数家庭一分钱存不下,没拉饥荒就算不错了。
这年头生存才是首要的,至于其他都得靠边,所以上学依旧是个难题。
“我是这样想的,孩子们的学费,全都由我来承担。”
“小子你可要考虑清楚,全村到了上学年龄的孩子,加起来有六七十个,少说半年一百五,一年下来三百块!”
老支书开口提醒,跟他说这些无所谓,可要是跟外边说出去,那就得为此负责。
这么多钱,以他对林北的了解,进山打猎倒腾蔬菜,好不容易赚到的钱,全都得搭进去。
“我有我的办法,您只需要帮忙把消息通知下去,让家长给孩子安顿一下,等着明天学校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