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抱怨没有用,杀敌才有用(1 / 2)

听着紫鸯的话。

唐玉微无奈道:“没办法,草原鞑子过了“死亡季”,肯定要到我们楚国找补回来。”

其实唐玉微早就发现,草原游牧对楚国边疆百姓的劫掠,不是单纯的军事侵略,而是一种生存方式的延伸。

因为草原冬季,物资极其匮乏,所以被称为游牧民族的“死亡季”。

尤其是严冬,这会导致游牧民族大量牲畜包括牛羊和马等,大批量饿死或冻死。

这便直接摧毁了他们的食物来源,甚至是生存来源。

到了来年二月,草原游牧的库存食物消耗殆尽,牧草并未丰茂,牲畜也并未进入繁殖旺季。

这便是草原游牧“青黄不接”的时期。

这个时候,即便不用游牧民族统帅组织,普通牧民都会要求通过外部掠夺来补充物资。

还有便是,这个时期冰雪消融,土地解冻,虽然还没到农耕期,却是游骑兵出动的好时机。

那么被掠夺方自然是靠近草原区域的楚国村落。

所以唐玉微早已看清。

这跟楚国与草原之间的和平没有关系。

草原鞑子没有吃食,哪里还会管什么和平不和平?

这也是为何唐玉微要彻底消灭草原鞑子,占领草原的原因。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消除草原祸患。

不然游牧民族在一日,不管是互市、和亲或者结盟等任何方式。

这都不能消除游牧民族对边疆百姓的劫掠,劫掠频率和规模或许会降低,但绝对不能消除。

这是唐玉微通过看书和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

所以她这辈子的心愿就是彻底将游牧民族赶出草原。

但她也明白,这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今年草原鞑子对边疆的劫掠,唐玉微也早有预料。

因为去年冬季特别寒冷,草原鞑子的损失更大。

所以唐玉微早已料到,今年草原鞑子春季劫掠会提前,规模会更大。

但即便唐玉微早有预料。

这次草原鞑子的劫掠规模,也大大超出了她的预料。

即便唐玉微将整个龙骧军化整为零,全都派了出去。

即便她都已经亲自上阵,但依旧没能阻挡无孔不入的草原鞑子。

因为长城和边关,确实是楚国防御草原鞑子的重要防御体系。

但这套防御体系,并非铜墙铁壁。

草原鞑子有很多战术可以突破防线,劫掠边疆百姓。

游牧民族跟中原王朝斗了这么多年,早就有了一套劫掠边疆的战术体系。

他们即便是劫掠,那也不是混乱劫掠的。

唐玉微已经摸索出来。

草原鞑子的战术,就是以骑兵的机动性为基础,围绕“快、准、避实击虚”进行展开的。

他们在劫掠之前,是会进行侦查的,而且有自己的情报体系。

他们会派遣部分精骑,伪装成牧民或者商人,潜入边境,侦查长城防御薄弱地段,边关驻军数量和村庄地点以及粮仓位置等。

因为楚国边境是有投降楚国的游牧部落的。

他们投降楚国,为楚国而战,楚国总归不能将人家赶尽杀绝。

唐玉微的龙骧军中,不少精锐都是来自游牧部落的。

因为骑兵在这个时代是极其宝贵的资源。

真正的精锐骑兵,不是一个步兵骑上马就能变为骑兵的。

一个再精锐的步兵,不会骑马,也很难在马背上施展自己的武艺。

朝廷培养一个精锐的骑兵,最少需要五年到十年的时间。

游牧部落的人自幼骑马射箭。

唐玉微从投降的游牧部落中募兵,稍微训练后就是精锐的骑兵。

她又怎么会放着不用?

草原鞑子还会收买边民和商队等,获取楚军换防时间,烽火信号规则等。

所以草原鞑子打哪,什么时候打都是有计划的。

除此之外,草原鞑子还会善于夜间奔袭,恶劣天气突袭。

史书上就有记载,草原游牧“乘夜毁塞”“冒雪入塞”等等案例。

草原鞑子还会佯攻牵制,主力劫掠;迂回包抄;战后撤离,物资转移等多种战术。

所以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