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6章 兴佛遗迹(1 / 2)

暮色如墨,扬州大兴善寺遗址的断壁残垣在运河水汽的笼罩下显得愈发荒凉。

残破的佛像半埋在土中,缺了半张脸的观音像凝视前方,石缝间野草随风摇曳,像是低语着千年的秘密。

远处,团队的考古帐篷灯光摇晃,映出几道忙碌的身影。

2009年5月5日,端午将近,空气里混杂着泥土的腥味和游客焚香的余韵。

董文翊站在一截断裂的石柱前,手持罗盘,目光沉静如水,似在与这片废墟对话。

“这里是大兴善寺遗址,隋文帝581年下令兴建,专为译经和密宗传播。”

苏婉的声音从旁传来,低沉而清晰,手中笔记本翻开一页,密密麻麻记着地方志摘抄,“文帝推崇佛教,设五众宣讲,废了北周的毁佛政策。这寺庙当年可是扬州的佛教中心。”

林瑶蹲在一块石碑残片前,手指轻抚碑面,上面刻着模糊的梵文咒语,石缝里嵌着干涸的苔藓。

她皱眉,喃喃道:“这咒文不简单,像是密宗护法咒,专门镇守重地。”

她抬头看向董文翊,“水系图指向这里,不会只是巧合。”

前几日的运河水下探查,团队在邗沟发现了水系图,图中隐晦的密宗符号将他们引向这座废弃的寺庙遗址。

董文翊微微点头,罗盘指针颤动,指向石碑下方。“地气有异,龙脉节点可能就在这附近。”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团队,“赵子昂,雷达准备好了吗?”

赵子昂调整着便携式地面雷达,屏幕上绿色光点闪烁,映出他专注的神情。

“地层有空腔反应,石碑精度虽然有限,但这信号够强,绝对有东西。”

李铁站在帐篷外,手握对讲机,警惕地环视四周。

遗址开放日引来不少游客,远处还有媒体记者扛着摄像机,试图捕捉团队的挖掘画面。

2009年大运河申遗的热潮让扬州成了焦点,北大考古项目的每一步都牵动着公众的神经。

徐小宁坐在帐篷内,笔记本电脑屏幕上跳动着碑文拓片的扫描图像,试图用数据库比对梵文。

“小心点,这地方不干净。”李铁低声提醒,昨晚,帐篷外的水渠里传来莫名的水声,像有人在低吟,扰得他一夜未眠。

苏婉合上笔记本,补充道:“地方志里提到,大兴善寺当年供奉过佛骨舍利,可能是炀帝陵的陪葬品。文帝兴佛,炀帝延续,这舍利和龙脉脱不了干系。”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石碑,“但史料记载模糊,唐朝人故意淡化了隋的佛教功绩。”

董文翊蹲下,仔细观察石碑。

碑面刻着莲花纹,中央一行梵文咒语隐隐泛光,像是被岁月磨蚀却未完全消散的灵气。

他取出放大镜,细看咒文间的刻痕,“这是护法咒,专为镇守圣物。林瑶,你能解开吗?”

林瑶深吸一口气,手指在碑面轻点,闭目感知。她的直觉如针,刺破空气中的阴冷。

片刻后,她睁开眼,语气坚定:“咒文有禁制,触碰会触发机关。得先破咒,才能挖。”

赵子昂放下雷达,皱眉道:“挖之前得确认地层稳定,这4断代有结果了吗?”

徐小宁敲击键盘,屏幕上跳出一组数据,“碑文年代在580到600年,隋初无疑。跟《隋书》记载的文帝建寺时间吻合。”

她推了推耳机,声音有些紧张,“但这碑的材质有点怪,含铅量高,像是故意屏蔽什么。”

夜色渐深,遗址周围的游客被疏散,媒体记者却不肯走,摄像机灯光在远处晃动。

董文翊站起身,目光沉稳,“今晚动手,破咒开挖。林瑶,你主控机关;李铁,外围警戒;赵子昂和徐小宁,随时监测地层;苏婉,记录所有发现。”

林瑶从背包取出工具箱,摆出一套刻有古文的铜针。这是她多年研究机关术的成果,能破解密宗禁咒。

她低声念咒,铜针逐一插入碑面,梵文咒语的幽光骤然亮起,像是被唤醒的星火。

空气中传来低沉的嗡鸣,地面微微震颤。

“来了!”李铁猛地回头,手电光扫向石碑后方。

一道青面獠牙的虚影缓缓浮现,高逾两米,手中持杵,怒目圆睁,像是密宗壁画中的护法神。

它的出现让空气骤冷,帐篷内的灯光闪烁不定,雷达屏幕上信号紊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