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1章 水系图现(1 / 2)

雨点敲打着扬州考古基地的铁皮屋顶,像是无数细小的鼓点,在深夜里低鸣。

临时实验室里,空气夹杂着潮湿的泥土味和仪器散发的淡淡金属气味。

董文翊站在实验桌前,目光沉稳地扫过桌上那枚刚从邗沟遗址清理出的隋代铜铃。

铃身青绿,刻满繁复的莲花纹,中央一圈隐约可见运河水道的轮廓,仿佛一条蜿蜒的龙脉,在昏黄灯光下泛着幽光。

“徐小宁,断代结果出来了吗?”董文翊的声音低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

徐小宁推了推眼镜,盯着电脑屏幕上的碳-14分析数据,语气中透着兴奋:“初步确认,铜铃年代在公元600年前后,隋炀帝开凿通济渠时期。误差不会超过十年。”

他顿了顿,抬头看向林瑶,“但这铃里的东西……你得看看。”

林瑶站在实验桌另一侧,手持放大镜,专注地观察铜铃内壁。她纤细的手指轻轻转动铃身,露出一道微不可察的缝隙。

缝隙里嵌着一卷薄如蝉翼的铜箔,上面刻满了密密麻麻的纹路,像是运河水系的缩略图,夹杂着佛教密宗的符咒花纹。

她皱起眉头,喃喃道:“这不是普通的地图……是机关密码。”

实验室里,团队其他成员围拢过来。

赵子昂调整着地面雷达的屏幕,试图将铜箔上的水系图与邗沟遗址的地形叠合。

苏婉翻开一本扬州地方志,手指在泛黄的书页上滑动,寻找与运河相关的记载。

李铁靠在门框边,警觉地扫视着窗外,雨幕中隐约可见远处挖掘现场的灯光。

“通济渠,605年开凿,从洛阳到扬州,连接黄河与淮河……”苏婉低声读着地方志,语气中带着一丝感慨,“炀帝为了经济统合,耗费无数人力物力。民间传说他开运河是为了泄睢阳的王气,削弱地方势力。”

董文翊微微颔首,目光却未离开铜箔。他的手指在水系图上轻轻划过,触碰到一处刻有“水龙护脉”的铭文。

脑海中浮现出前几日老王提到的泄地气传说——隋炀帝借开运河之名,暗中破坏地方龙脉,以巩固中央集权。

这传说与《隋书》记载的运河工程若即若离,似真似幻。

“泄地气……”他低语,语气中透着探究,“如果运河真是龙脉的延伸,这铜箔可能是通向墓门的钥匙。”

林瑶放下放大镜,抬头看向董文翊,眼中闪过一丝锐利:“这水系图嵌在铜铃里,绝不是简单的地图。密宗符咒和水道纹路交织,像是某种禁咒机关。我需要时间破解。”

“时间不多了。”李铁插话,声音低沉,“外面开发商的挖掘机已经开到遗址边上了。文物局那边也催得紧,明天就是基地开放日,游客和媒体都要来。”

董文翊皱眉,点了点头。

2009年的扬州正处于城乡开发热潮,运河沿线的遗址频频被工程威胁。

他们的考古项目虽有国家支持,却也承受着地方利益的压力。

更何况,申遗热潮让全国目光聚焦于此,央视的镜头随时可能扫过来。

“先破解水系图。”他果断道,“赵子昂,叠合地形图,找到墓门位置。苏婉,继续查地方志,看看有没有泄地气的线索。徐小宁,准备明天开放日的汇报材料。林瑶,你专心解密码。”

团队迅速分工,实验室内的气氛骤然紧张。

林瑶重新拿起铜箔,手指在符咒纹路上滑动,试图捕捉其中的规律。

她的直觉告诉她,这不仅仅是一张地图,而是一道通向隋炀帝陵的密锁。

夜已深,雨声渐弱,实验室的灯光却越发刺眼。

林瑶的额头渗出细汗,铜箔上的符咒在她眼中逐渐清晰——莲花纹路环绕着一组古怪的字符,像是密宗的护法咒,与水道纹路交错,形成一个复杂的八卦阵。

她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前几日在邗沟水下见到的露筋娘娘虚影。那低语“泄地气”的声音,似乎与这符咒遥相呼应。

“找到了!”林瑶猛地睁眼,手指指向铜箔中央,“这组符咒是密宗的‘水龙咒’,用来封印水脉力量。地图指向扬州运河的一处节点,可能是墓门入口。”

赵子昂迅速将水系图输入电脑,与邗沟遗址的地形叠合。

屏幕上,一条蜿蜒的水道逐渐浮现,与运河故道完美吻合。

终点指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