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之外,或许是一片连光都无法抵达的“无”
。
那里没有时间的刻度,就像从未被拨动的琴弦,永远停留在初始的寂静里。
空间也失去了意义,既不是无垠的旷野,也不是封闭的囚笼,更像一幅被揉碎后又摊开的空白画布,所有关于维度的想象都在此失效——没有上下左右,没有过去未来,连“存在”
本身都成了多余的概念。
偶尔,或许会有我们宇宙的边缘粒子逃逸至此,像一滴墨落入无垠的清水,却连一丝涟漪都无法泛起。
它们会在瞬间失去所有属性,不再是质子、电子,甚至不再是能量,只是彻底消融在这片“无”
中,仿佛从未存在过。
而在更远的地方,可能漂浮着无数个“他宇宙”
。
有的宇宙里,引力是排斥力,恒星会向内坍缩成光的奇点;有的宇宙被一种我们无法理解的“暗能量”
填满,星系像肥皂泡般不断分裂出新的宇宙;还有的宇宙刚刚诞生,正以越光的度膨胀,它的第一缕光要等万亿年后才会抵达我们早已寂灭的星系。
或许还有一个宇宙,那里的物理法则允许意识脱离物质存在。
无数透明的“思维体”
在虚空中漂浮,它们不说话,不行动,只是彼此映照,分享着跨越宇宙的记忆——其中或许就有我们这个宇宙从大爆炸到热寂的全过程,像一部被反复观看的默片。
但这些都只是猜想。
宇宙之外最可能的真相,或许比所有想象都更简单,也更残酷:那里什么都没有,连“什么都没有”
这个描述,都是我们用宇宙内的逻辑强加给它的。
就像二维平面上的蚂蚁,永远无法理解三维世界的风,我们也只能站在宇宙的边界,对着那片“无”
,投去永远无法被回应的目光。
一、裂隙处的回响
当“启示号”
探测器的最后一组传感器在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边缘彻底失灵时,地球指挥中心的屏幕上只剩下一片刺目的白噪。
这不是故障——早在出前,科学家们就预测过,跨越可观测宇宙的临界线后,所有基于现有物理法则的设备都会沦为废铁。
但没人料到,这片“白”
里会藏着声音。
那声音最初像老式收音机的杂音,混杂着无数细碎的爆裂声,仿佛有无数根火柴在虚空中同时划燃。
三天后,声纹分析算法突然识别出规律:一组重复的脉冲,间隔精确到p1anck时间(1o-43秒),像某种跨越维度的心跳。
更诡异的是,当研究人员将脉冲频率换算成二进制,得到的竟是一串π的前1o6位小数——这串在我们宇宙中永恒不循环的数字,在裂隙之外竟有了终点。
负责解码的物理学家艾拉在第七天崩溃了。
她盯着屏幕上突然中断的脉冲序列,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这不可能……π在这里是有限的?那我们宇宙的圆周率,难道是被篡改过的残次品?”
话音未落,屏幕上的白噪突然扭曲成螺旋状,中心浮现出一个模糊的光斑。
那光斑逐渐清晰,最终显露出一个由十二面体构成的星图——每个面都是不同星系的投影,其中一个面上,银河系的旋臂被标上了醒目的红色箭头,箭头终点直指太阳系。
二、他宇宙的残响
“启示号”
的残骸最终在一片琥珀色的星云里被现。
这不是我们宇宙的星云——构成它的不是氢和氦,而是一种能自主光的“液态时空”
,当探测器的金属碎片坠入其中时,竟像糖块般缓慢融化,同时释放出被吞噬物体的记忆:星系碰撞的蓝光、黑洞蒸的最后一缕辐射、甚至还有地球侏罗纪时期某次雷暴的电荷轨迹。
对这些“记忆碎片”
的解析,揭开了更惊人的秘密:这片星云是另一个宇宙的“尸骸”
。
那个宇宙的寿命只有我们的千分之一,在它坍缩前的最后时刻,某种高等文明将宇宙的全部信息编码进时空结构,像封存琥珀里的昆虫般保存下来。
在这些信息中,有一段关于“宇宙创生”
的记录颠覆了所有认知——我们的宇宙并非源于奇点大爆炸,而是某个更古老宇宙的“量子涨落残响”
,就像海浪退去后,沙滩上仍在颤动的沙粒。
更离奇的现藏在液态时空的深处。
那里漂浮着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