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蒲公英(1 / 5)

那朵蒲公英绒毛飘到半途,被一阵带着饭香的风托住了。

下方居民楼的厨房里,系着围裙的阿姨正把刚炖好的排骨汤往保温桶里装,嘴里念叨着:“隔壁小李今天加班,肯定又吃泡面。”

保温桶的提手上,挂着串褪色的红绳,绳结是多年前社区做活动时,一个陌生奶奶教她编的。

绒毛随着风拐进胡同,看见修鞋摊的大爷正给一双旧球鞋缝鞋带。

穿球鞋的小姑娘踮着脚,手里攥着颗水果糖:“爷爷,这个给您,我妈妈说您修鞋最仔细啦。”

大爷笑出满脸皱纹,从工具箱里摸出颗玻璃弹珠:“这个送你,当年我孙子玩剩下的,阳光下能照出小星星呢。”

弹珠滚到小姑娘手心里时,正好映出绒毛上的星光,像落了粒会眨眼的星子。

风突然加急,绒毛被卷着往学校方向飞。

晚自习结束的学生们三三两两走着,其中个戴眼镜的男生正给同学讲题,书包上挂着的钥匙扣叮当作响——那是个用易拉罐拉环做的小铃铛,是去年冬天,他忘带伞时,陌生学姐塞给他的,说“挂着能让人听见你走路,别撞到栏杆”

绒毛飞过操场时,撞见两个孩子在捡垃圾。

穿蓝校服的男孩把空瓶塞进袋子,忽然指着天空:“你看那朵蒲公英,好像在光!”

穿红裙子的女孩抬头,睫毛上还沾着草叶上的露水,她悄悄合掌:“我许愿它能飞到月亮上,我奶奶说,善良的东西都会去好地方。”

露水从睫毛滑落,滴在草叶上,顺着叶脉渗进土里。

土里藏着颗去年秋天落下的樱桃核,此刻正被这滴带着暖意的水浸得胀,悄悄顶破了种皮。

而那朵绒毛终于摆脱了风的牵引,朝着善星的方向加飞去。

路过天文馆时,它从观测台的圆顶缝里钻了进去。

展厅里,讲解员正指着星图给孩子们讲故事:“你们看这颗善星,它旁边总跟着好多小星星,其实呀,每颗小星星都是地球来的‘善意信使’。”

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突然举手:“老师,我奶奶说她年轻的时候,救过一只受伤的流浪猫,那只猫后来总在她窗台晒太阳。

会不会有颗星星是那只猫边的呀?”

讲解员笑着点头,指尖划过星图上“会响的铃铛”

旁边,那里不知何时多了个模糊的小光点,像颗刚睡醒的星子。

绒毛飞出天文馆时,恰好与另一朵飘来的蒲公英绒毛撞了个满怀。

那朵绒毛上沾着片干花瓣,是花店老板娘每天关门前,都会撒在门口台阶上的,说“晚归的人踩着花,心里能亮堂点”

两朵绒毛结伴往前飞,身后跟着越来越多的“同伴”

——有被小朋友放飞的纸飞机,机身上画着歪歪扭扭的笑脸;有晾在阳台的围巾,衣角还沾着邻居帮忙收衣服时留下的阳光味;还有菜市场阿姨递菜时,不小心蹭掉的片菜叶,沾着清晨的露水,在月光下闪着微光。

它们在抵达善星前,突然停下来,像被什么东西吸引着。

原来善星周围,早已围满了无数这样的“信使”

:有1998年夏天,陌生人递给抗洪战士的半块馒头;有2oo3年春天,贴在小区公告栏上的“有需要帮忙买菜的请找我”

;有2o2o年冬天,医护人员脸上口罩勒出的红痕映在护目镜上的水汽……它们都以最温柔的姿态,安静地环绕着那颗明亮的星。

而老楼里的蒲公英,又长出了新的绒毛。

深夜的楼道里,晚归的姑娘现楼梯转角多了盏小夜灯,是白天来修水管的师傅留下的,灯座上贴着张便签,字迹憨憨的:“这里黑,亮着安心。”

暖黄的灯光里,新的绒毛被风吹起,带着便签上未干的墨迹香,继续朝着那片星光飞去。

或许宇宙从不在意善意的大小,就像那颗调皮的星子知道,林溪当年埋下的不只是时间胶囊,更是一颗会芽的种子。

如今这颗种子了芽,开了花,结出的绒毛乘着风,把每一个平凡日子里的温暖,都酿成了宇宙里最柔软的光。

而那些光里,藏着所有被记住或被遗忘的名字——林溪,林墨,修车铺的老王,医院的护士,公园的孩子,还有此刻正在灯下读这段故事的你我。

那朵带着墨迹香的蒲公英绒毛,刚飞出老楼就撞上了快递车的后视镜。

骑车的小哥正哼着歌,车筐里躺着个特殊的包裹——是位独居老人托他给乡下孙子寄的零食,里面塞着张手写的纸条:“让快递员路上饿了吃块饼干。”

绒毛落在包裹的胶带缝里,被带着穿过三条街,直到小哥在路口等红灯时,顺手把老人给的饼干分给了旁边卖早点的阿姨。

阿姨的蒸笼正冒着白汽,她接过饼干时,往小哥的豆浆杯里多舀了勺糖:“昨天你帮我扶起倒了的摊子,还没谢你呢。”

白汽裹着绒毛飘向对面的书店,窗台上摆着排旧书,书脊上贴着泛黄的便签,是前主人留下的:“第37页有句很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