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热爱者的温柔,更是你给自己最好的礼物。
所以,别再等“以后”
,也别再盼“远方”
,此刻的阳光、身边的人、手里的事,都是构成你人生得意的碎片。
把每一个平凡的日子过好,把每一次努力都放在心上,你会现,人生得意,从来都不在遥不可及的未来,而在你认真生活的每一个现在。
人生得意(续写)
王阿婆的得意,藏在巷口那间小小的裁缝铺里。
铺子开了四十多年,木质的柜台被磨得亮,缝纫机的针头换了一茬又一茬,墙上挂满了各色布料,像一片温柔的彩虹。
年轻时她是镇上最有名的裁缝,谁家娶媳妇、嫁姑娘,都要找她做一身新衣裳。
如今她头白了,眼睛也不如从前清亮,却还是每天清晨打开铺子门,把针线筐摆得整整齐齐。
有天傍晚,一个二十出头的姑娘抱着一件旧毛衣走进来,眼眶红红的:“阿婆,您能帮我补补这件毛衣吗?这是我妈妈生前给我织的,袖口磨破了,我舍不得扔。”
王阿婆接过毛衣,指尖抚过上面细密的针脚,那是多年前流行的桂花针花样,她年轻时也常给女儿织这样的毛衣。
她点点头:“放心,阿婆给你补得好好的,跟新的一样。”
接下来的三天,王阿婆每天都戴着老花镜,坐在窗边缝补。
她特意找了同色系的毛线,用最细致的锁边针法,一点点把磨破的袖口补好,还在袖口内侧绣了一朵小小的玉兰花——那是姑娘妈妈生前最爱的花。
当姑娘来取毛衣时,摸着补得平整的袖口,看到那朵藏在里面的玉兰花,突然就哭了:“阿婆,谢谢您,这跟我妈妈在的时候一模一样。”
王阿婆看着姑娘的背影,慢慢坐在藤椅上,从抽屉里拿出一张泛黄的照片,照片上是年轻时的她和女儿,女儿穿着她织的红毛衣,笑得露出两颗小虎牙。
她轻轻摩挲着照片,嘴角露出了笑——原来人生得意,不一定是年轻时的声名远扬,而是老了以后,还能凭着一双手,帮别人留住心底最珍贵的回忆,让那些快要消散的温暖,重新回到生活里。
陈叔是小区里的“修理工”
,不是专业的,却比专业的还受欢迎。
他退休前是机械厂的技术员,手里有双巧劲,不管是邻居家漏水的水龙头、不转的电风扇,还是孩子玩坏的玩具车、老人用的拐杖,只要交到他手里,总能“起死回生”
。
他的阳台上摆满了各种工具,螺丝刀、扳手、电焊枪,还有一筐子各种型号的螺丝和零件,都是他平时攒下来的。
有次台风天,小区里好几户人家的窗户被风吹得松动了,雨水往屋里灌。
陈叔披上雨衣,拿着工具就出了门,从顶楼开始,一户一户地检查、加固。
雨下得很大,他的衣服全湿透了,眼镜上蒙着一层水雾,却还是蹲在窗台上,仔细地拧紧每一颗螺丝。
直到深夜,他才把最后一户的窗户修好,回家时浑身都在打哆嗦,却在看到业主群里大家来的“谢谢陈叔”
“陈叔辛苦了”
时,笑着喝了碗老伴煮的姜汤。
有人问他:“陈叔,你这么辛苦,又不挣钱,图啥呀?”
他总是摆摆手:“图啥?就图邻居们那句‘谢谢’,图大家住在一个小区里,能互相帮衬着,心里暖和。”
那天傍晚,他坐在阳台上修一个破旧的收音机,旁边放着刚煮好的茶。
收音机修好的那一刻,里面传出了熟悉的戏曲声,邻居家的小孩跑过来,趴在栏杆上问:“陈爷爷,您真厉害,什么都会修!”
陈叔摸了摸孩子的头,看着远处的夕阳,心里满是踏实——原来人生得意,不是拥有多少财富,而是能用自己的本事,给别人搭把手,让平凡的日子里,多一份温暖的联结。
小林是个插画师,每天坐在出租屋里,对着电脑画画。
她的画没有什么宏大的主题,都是些生活里的小场景:清晨楼下卖早点的摊子,冒着热气的豆浆和油条;雨后路边的小水洼,倒映着来往行人的脚步;深夜书桌前的一盏灯,旁边放着半杯凉了的牛奶。
她的画没有多少人关注,粉丝不多,稿费也只够勉强维持生活,但她还是每天坚持画一幅,把生活里那些不被注意的瞬间,都藏进画里。
有天,她收到一条私信,是一个刚上高中的小姑娘来的:“姐姐,我最近学习压力好大,每次看到你的画,就觉得心里特别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