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默认 第103章 李淳风叫上了陈先生(2 / 3)

拿着钱财召集百姓,去修建类似大运河之类的利国工程。”

    “在此期间,百姓赚到了钱,那他们赚钱的目的是什么呢?”

    “我想这不是一个很难的问题,百姓赚了钱,肯定要花,因为他们过得很苦,衣食住行样样都缺。”

    “由此可见,百姓赚来的钱,其中大部分会重新被布商、粮商、盐商赚回去。”

    “我说的对不对?”

    李淳风终于抓住了那一道灵光,总算理解稍微什么叫真正的经济流通。

    他惊叹道:“而那些富商赚的钱,正在被陈先生想办法赚回去。”

    “所以那些钱兜兜转转一圈,又会流入世家贵族手中、流入陈先生手中,最终,再度回到百姓手中。”

    “在这个过程当中,陈先生得到名声,修建了利国利民的工程,百姓得到了钱财,能扯一些布做新衣,买得起粮食,不用再出现易子而食那种情况。”

    “随着钱财继续流通,百姓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好,天下利国工程会越来越多。”

    “而付出的东西,只是被世家贵族埋藏在地底的钱财......”

    李淳风说不清自己内心是何种情绪。

    惊讶吗?

    有一点点吧。

    他以前从未想过,原来让百姓生活变好的办法如此困难又简单,

    震撼吗?

    当然震撼!

    他已经彻彻底底被陈衍称之为经济学的学问所折服。

    但,李淳风更多的还是敬佩。

    此前,无论是高阳亦或者李丽质,还是李世民夫妇,都在说陈衍才华横溢。

    可其实李淳风对此并不太感冒。

    唐朝爱诗没错,可爱诗的大多都是贵族阶层,平民没有爱诗的资格。

    陈衍的诗才确实惊艳,但也仅此而已。

    毕竟,诗词除了能感叹一下百姓过得不容易,并没有太多作用。

    而现在,李淳风才明白,陈衍是真真正正的才华横溢。

    诗才,只不过是陈衍的冰山一角而已。

    “......”

    陈衍赞叹道:“你理解得很透彻,可惜,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是很难的。”

    “你说的那种情况,只是最理想的状态而已。”

    李淳风由衷道:“我相信陈先生的本事,一定会克服所有困难。”

    “如果陈先生有需要,贫道又帮得上忙的话,陈先生可以尽管吩咐李某!”

    陈衍真觉得李淳风这个人有趣得很,乐道:“太史令,你一个四百多个月大的孩子,一口一个先生地叫我,这合适吗?”

    “我还小,会不好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