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码。
“刘总。”
赵长天接通电话。
“长天。”
刘晓光的声音裹挟着背景里的车流声——
“我收到消息,你要高升了,恭喜你。”
赵长天回应道:“刘总消息灵通,我这边刚接到王董电话。”
“别跟我打官腔!”
刘晓光笑道,“听说你在物业搞‘透明化改革’,把管理层住址全晒出去了——
这招够狠,断了很多人暗箱操作的念想。”
赵长天嘴角微扬,这正是他要的效果。
公示住址不过是第一步。
接下来的“直签制”才是杀招。
“都是形势所迫!”
他语气谦逊,“物业800个小区,总得有几个硬招立威。”
“硬招是得有,但别太急!”
刘晓光突然压低声音,“据我所知,高文军和陈宇泽的旧部在采购、工程处盘根错节。
你动他们的蛋糕,就得防着背后捅刀——
对了,你在临海分公司的重要手下。
我会酌情安排。”
“谢刘总提携!”
他顿了顿,“以后物业和装饰的业务交叉......”
“按规矩走招标!”
刘晓光打断他,“你我都是明白人!
集团要的是改革标杆,不是兄弟联盟——
但长天——”
他话锋一转,“招标时给装饰公司留个技术标名额,不过分吧?”
赵长天立刻心领神会。
技术标不涉及核心利益,却能卖刘晓光一个人情。
“刘总开口,自然没问题。”
刘晓光稍稍沉默后,说道:“长天,不久后,我可能要调任体制内任职。
估计是云省某市。”
赵长天一愣,随即说道:“这是好事啊。
恭喜,刘总!”
刘晓光说道:“长天,你觉得我是当市长好,还是书记好?”
“虽然级别相同。
但书记是一把手,总管全局。
市长是二把手,管落实!”
赵长天的回答不带一丝犹豫,“当然时书记更好。”
“可惜没体制内经验。”
刘晓光自嘲,“十有八九,会先当市长过渡。
长天,你以后有没有想过走这条路?”
体制内?
赵长天知道,那意味着更复杂的权力网络。
但也意味着更广阔的舞台。
他想起王崇仁提到的“改革特区”授权。
想起林雅背后的审计系统——
这些都是他往上攀爬的阶梯。
“看集团安排!”
他模棱两可地回答,“不过若有机会,住建系统倒是对口。”
“聪明!”
刘晓光赞许,“物业的智慧系统要是能变成政府项目——
那才是真正的‘政绩变现’——
长天,记住了,在国企干得好不算真本事。
能把企业资源变成政治资本,才是硬道理。”
顿了顿,刘晓光突然放低声音:“长天,有三条铁律你记牢了——
第一,人事权抓在手里,旧部该换就换。
但得找集团当借口。
第二,财务要双线管理。
让其他人管常规资金,你直管改革资金,既显大度又控命脉。
第三,永远给上级留提案权——
你的‘透明化改革’,得说成是王董的指导精神。”
赵长天连连点头。
他明白,刘晓光这是在传授“国企生存法则”——
表面上是改革,实质上是权力再分配。
“刘总放心!”
他说道,“物业的周例会,我会邀请集团审计部列席。”
“这就对了!”
刘晓光笑道,“要让王董看见,你做的每一步都是‘集团意志’——
对了,你那个‘积分换商品’的点子,拉上京华、联塑做背书。
别让人觉得是你个人项目。”
通话进入尾声时,刘晓光突然说:“长天,我听说——
集团党委对你的评估里有句话——‘敢打硬仗,善谋全局’。”
“过奖了!”
赵长天嘴角上扬,“不过是按规矩办事。”
“规矩?”
刘晓光嗤笑,“规矩是给执行者定的。
咱们这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