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算筹看的葛明,问到:“明儿,你是何时学的算术?”
葛明听到刘氏问自己,便把心思从矮几上的算筹收了回来。
“母亲大人,孩儿没学过算学,就是瞎琢磨的。”
葛明感觉自己应该谦虚一点,虽然后世数学分析都没挂科。
可是谦虚过头了就成了显摆了,好像没有人能够无师自通的,学识总会是有来源和继承的,只是葛明无法解释清楚,所以就随便谦虚了一下。
这可不得了,刘氏的表情从吃惊变成了狂喜。
话说前些日子葛明做出来的鹅毛笔,刘氏就把葛明跟明毛笔的蒙恬做对比。
如今手指随便动动,这么难的账簿片刻计算出来,这是什么样的才华啊?此时刘氏的心里只有一句话:我儿大才啊!
福伯虽然最近见识了不少葛明的神奇吃食手段,但是对于算学、算筹还是比较有信心的,所以还是不太相信。
这时候刘氏很像验证验证下葛明的大才,于是对葛明说到:“明儿,为你娘给你出些题目,你跟刘福一起计算,看看谁算的又快有准如何?”
葛明心里觉得好笑,话说当年读小学的时候,后世的父母就经常用这招强迫自己学习,按照规律来说应该有奖励才对啊。
于是葛明也问到:“母亲大人,要是孩儿赢了可有奖励?”
刘氏一听笑道:“没想到我家明儿还会提条件了,那你说要什么奖励?”
至于什么奖励葛明还真没想好,家里这穷样子还能有什么?于是说到:“奖励等孩儿想好了再跟母亲提,先跟福伯比试过后再说。”
福伯一听真的要比试,自然也十分想知道葛明还有哪些神奇之处。
刘氏让丁香准备了笔墨纸砚,然后在两张纸上写上了十个相同的算术题,递给两人之后开始计时。
葛明一看只是加减法而已,没有乘除法就更简单了,不过片刻功夫就在每道题后面写上了结果。
葛明的算法很简单,无非手指算而已,一种算的方法,后世不少小孩都学过,只要牢记口诀,一般的加减乘除张口就来,度应该跟珠算相差不大。
这时候再看福伯,才开始算第二题。
于是葛明对刘氏说到:“母亲大人,孩子计算完了,请母亲大人过目。”
说完把纸递给了刘氏。
此时福伯听到葛明已经“交卷”
,急得满头大汗,不过还是耐心把十道题做完,因为福伯知道,算学这东西快是一个方面,关键是要正确,他还是不相信葛明算的快而且准确。
足足一盏茶的时间,福伯也把纸递给了刘氏。
刘氏对比了两人的答案,现完全一样,然后欣喜若狂的把两张纸递给了福伯。
福伯一看更是吃惊,毕竟自认为是个算学的高手,没想到连个孩子都比不上,而且都不知道人家什么时候学的。
其实算筹已经算是当时最先进的计算工具,但是远不如以后出现的珠算。
其实很多口诀,珠算跟算筹是一样的,可问题就在于算筹使用的是一根根的小竹签,需要横竖的摆好数字再开始计算,这非常费时间,度上自然不如手指算,其实手指算跟珠算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刘氏此时心情自然大好,笑着对葛明说到:“明儿啊,想要什么奖励跟为娘说,就算每月加十文钱的份例钱为娘都同意。”
葛明一听心都凉了,好像十分钱就是最大的奖励一般。
葛明此时可不差钱,庄子上的工坊都要开始有产出了,难道福伯没有把自己打算在庄子上赚钱的事提前告诉母亲?
不过葛明还是对刘氏说到:“母亲大人果然大方,不过孩儿还没想好,还是等想好了再说吧。”
刘氏说到:“好好好,等明儿想到再跟为娘说。”
然后对丁香说到:“丁香,帮我准备香烛,今天要好好感谢下祖宗。”
只要葛明显示出聪慧来,刘氏必定会去上香,简直跟葛明自身一点关系都没有。
葛明跟福伯一起出了内宅,福伯跟在葛明后面追问到:“小郎君,你是何时学的算学,老仆居然不知。”
葛明说到:“老早就学了,只是平常用不上而已,看书学的,书名又不记得了。”
福伯一听满头黑线,说到:“小郎君,这话你跟袁老道说就算了,怎么连老仆都骗呢?”
葛明听后嘿嘿笑。
“福伯,凭您的精明强干,我哪里骗得了你啊?我倒是有个事想问问你,母亲大人好像不知道我在庄子上搞工坊的事,难道你没汇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