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能行有功不行砍了你(2 / 3)

民闻着花香进入梦乡,这一夜真是好睡。

李世民睡的不错,虽然有美人相陪,但是不如葛明睡的暖和。

长安稍稍比河北暖和那么一丢丢,但是没有火炕。

第二天在长孙皇后服侍下沐浴更衣,李世民还动手动脚,长孙皇后居然有些害羞,而李世民就是喜欢皇后的这个神态。

“皇后,听魏攀说葛明家里有火炕,还给了魏攀图纸,今天就让内侍省找个房间弄上。

听说不但暖和而且没有烟味,你有气疾最是闻不得烟味。”

李世民走后,长孙皇后把香皂、香水分出来不几份,让太监宫女分别赏赐给品级高的嫔妃。

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葛家的香水、香皂开始在宫内流行。

奈何葛明懂得后世的饥饿营销,所以送的并不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世民今天不上朝,唐代本就不是每天都上朝,有事没事都开会?皇帝都做不出这种事来。

李世民已经登基四个多月,李渊还没有让出太极宫的意思,所以只能窝在东宫处理政务。

东宫远比李世民原来住的弘义宫破落,到处年久失修,北风一吹到处进风,周围摆满了炭盆都没感觉到暖和多少,身体冷心里更冷。

看着房玄龄递上来的折子,心里哇凉哇凉的。

原因无他,已经进入腊月了,关中、河东未见降雪,根据以往的经验来看,明年可能出现旱情。

俗话说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对于种植冬小麦的地区来说,要是冬天不下雪,来年大概率会减收。

唐代的关中、河东指的就是陕西、山西的大部分地区,这在唐代是人口最稠密的地区,要是闹了饥荒可是大问题。

其实出现旱情不可怕,救灾就是了,可怕的是国库空虚,钱都被突厥勒索走了。

没钱也未必可怕,总能筹措一些钱粮。

最可怕的是明年是贞观元年,这是李世民的年号。

这登基第一年就遇上大旱,难道是上天的警示不成?

李世民也难免迷信,否则玄武门之变之前就不会占卜吉凶了。

于是急招房玄龄、长孙无忌、杜如晦进宫议事。

等到三人气喘吁吁进了宫,还没等施礼李世民就一摆手。

拿着手上的奏折对房玄龄问道:“玄龄,入冬以来关中、河东地区未见降雪,明年怕是会出现旱情,可有应对之法?”

房玄龄施礼说到:“陛下,依臣看明年旱情几乎已经注定,只能从南方抽调粮食,提前做好救灾准备。”

老天不下雪,什么办法都没有,古代农业是真正的看天吃饭。

李世民说到:“河道全部上冻,根本无法行船,南方虽然有粮,但是无法大量运到长安,这如何处理?”

长孙无忌施礼说到:“陛下,为今之计只能等到开春,漕运畅通之后才能把大量粮食运至关中。”

这大舅哥说了等于没说,李世民接着说到:“等到开春再运?那时候旱情已现,人心已经不稳了。”

道理大家都懂,怎么说在场的都是当时的顶级人才。

李世民话已出口,其他人也只好沉默不语,拼命想着办法。

长安作为都城,是人口极为密集的大都市,所需要的物资主要依靠水陆运输。

虽然陆路也能运输,但是时间、人力成本极高。

要是推一车粮从江南运到长安,怕是路上就吃完了。

司马相如曾经写过“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

,从此之后八水绕长安的说法就流传了下来。

这八条河是渭、泾、沣、涝、潏、滈、浐、灞。

占据水陆运输的便利,是作为都城的一个重要标准。

关于古代都城,基本都满足三个条件,岔路口、粮仓、要塞。

这里要产粮,并且有交通运输便利的条件,同时还有天堑可守。

长安作为多个朝代的都城,自然是有其中的道理的。

李世民看着几位心腹大臣都拿不出主意来,怒气冲冲的把几人全部赶了出去,然后坐在那里生闷气。

这也不能怪房玄龄等人,难道空运不成?这时候能飞的就只有鸟。

上天不够意思啊,明年就改元,结果你来个大旱。

难道说朕夺位错了吗?这是上天的预警不成?

李世民生着闷气,脸色要多难看有多难看。

候在身边的魏攀脸色憋得通红,一副有话想说,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