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第七条好汉罗成来了(2 / 3)

“明哥儿,大哥都不支持二哥,你为何会支持?”

葛明站起身来,背着小手说到:“万一小弟以后喜欢上一个出身更差的,父母必定会反对,有了二哥打前,事情就好办很多了。”

葛仓有些无语。

在整个大唐都沉浸在过年的喜悦中时,总是会有一些人站出来捣乱,比如说燕王李艺,闲着没事居然造反。

李艺原名罗艺,就是评书演义中罗成的父亲,民间把燕王也俗称北平王。

罗艺在历史上评价不高,虽然勇于攻战,还擅骑射,但是生性凶暴狡黠,刚愎固执,不讲仁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不过这人品质到底如何,那就不得而知了,毕竟对这人的评价是李世民手下写的。

罗艺在武德初年就投降了大唐,当时对大唐来说极为重要,河北进入到了大唐的怀抱,也免了河北再受到战乱荼毒。

唐初群雄割据,罗艺当时治蓟县,统辖幽、营二州,势力十分庞大。

所以不少人都拉拢罗艺,但是罗艺还是选择了李渊。

李渊感念罗艺深明大义,于是赐姓李封燕王,所以罗艺也叫李艺。

罗艺此人看得上李渊,不表示看得上李世民。

而且罗艺本就是太子李建成的人,很多年前还得罪过李世民。

等到李世民做了太子心里天天悬吊吊的,每天寝食难安。

贞观元年才过了十七天,也就是正月十七,这人就假称奉密敕,麾兵入朝,一群被骗的手下只好呼啦啦的跟着。

说起罗艺造反,据说还有个小插曲。

有个神婆给罗艺老婆算命,算出来富不可言,可做一国之母。

而富不可言是因为罗艺带来的,后来又算出来罗艺有天分。

天分这个词在后世经常说,指的是对某个行业有天生的优势,但是古代这个词可不敢乱说,所谓天分指的是有做天子的福分。

就这么糊里糊涂,罗艺带兵入京打算造反,李世民一看差点气死,于是派遣长孙无忌和尉迟恭带兵剿灭,兵过去罗艺的部队就被打散了。

于是罗艺抛妻弃子,带着亲兵往北逃,打算投靠突厥。

只是还没到突厥,就被手下干掉了,脑袋被送到了京城,一场胡闹,就这么结束了。

罗艺造反被杀,这个跟葛家自然没有任何关系,但是问题在于罗艺在蓟县盘踞多年,势力根深蒂固。

罗艺武德八年领天节将军,镇守泾州,这才离开了蓟县。

当罗艺造反被杀的消息传到蓟县时,罗艺在蓟县的儿子罗成感觉事情不妙,带了百十家奴护卫人从蓟县往东,打算出关去辽东投奔高丽。

也不知道这儿子到底怎么想的,往北逃到突厥不是更容易吗?或许是吸取罗艺想要投靠突厥被杀的结果,往西跑是不可能的,距离长安太近。

往南跑难度也大,不知道跑多久才能到岭南。

好像也只能往东逃跑了,蓟县往东只需要过几个县城就能出关进入辽东。

才几天功夫,就从蓟县杀到了临渝境内,目前暂时盘踞在大成山,最多三天就能到临渝县城。

这一路上可是需要过几个县城的,奈何县城就没多少拿得出手的人。

再说罗艺的家奴护卫,无一不是武力高强者,说是家奴护卫,其实都是一些百战老兵。

不管是武力还是战斗经验,又或者是武器装备,都不是几个县城可比的,这一路居然有些势如破竹之势。

当消息传到葛三爷耳中时,葛三爷早就坐不住了。

罗成带着一帮杀才,这一路上烧杀抢掠,已经变得没有了人性。

当一个人打算背叛自己的国家时,这个国家的人在他眼中也已经不是人了,下起手来完全没有一点心理负担。

就如同后世电视上的汉奸、二鬼子一般,对自己同胞下手最狠的往往就是这帮人。

葛三爷从来都不怕打仗,可对面可是百十悍匪,杀人不眨眼,还有更加精良的武器装备,这让葛三爷也不免有些为难。

自己死了是小事,无数人跟着丧命是自己不愿意看到的。

县里人手不够不说,也没有面对正规军的经验。

虽然去年剿灭了盘踞在临渝东南燕山上的一群土匪,但是土匪凶悍也不过是土匪,罗成带的这帮人可是军人出身,在平地冲杀几乎毫无胜算。

葛三爷思量了片刻,让县衙里的衙役去家里把刘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