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大事成了(2 / 3)

>孙思邈是最早创立儿科的人,治病是好手,但是育儿的经验远不如来自后世的葛明。

抱着李治的张嬷嬷听后脸色有些不好看,在老婆子看来小皇子已经长了八颗牙了,大人吃什么就能吃什么,从来没想过什么少油少盐,少油少盐那是穷人家的吃食。

一把年纪被人说不专业,任谁都不太舒坦。

不过等听到是孙思邈说的,一点脾气都没有了。

长孙皇后说到:“葛明,你小小年纪,为何知道这些?”

葛明挠挠头,笑着说到:“小子有个侄女今年三岁,总是吵着要好吃的,凡是给小侄女的吃食小子都询问过孙神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长孙皇后这才恍然大悟,笑着说到:“要是有空把吃食菜谱之类的抄上一份,我代替小稚感谢你了。”

“叔母说的哪里话,这是小子应该做的。

明哥儿的表弟就是小子的表弟,惠褒的弟弟就是我的弟弟。”

套近乎,葛明做得应心得手。

优势还在于年纪小,让人感觉有些真诚。

滑嫩的水蒸蛋,小小的饺子,李治一边吃一边咯咯笑。

张春来使出了浑身解数,一道道美食陆续上桌,除了葛家最经典的猪肉菜之外,基本都上桌了。

葛明觉得有些浪费,不过在场的众人都没这种自觉,完全沉醉在美食之中。

再说了,天下最最高贵的一家,就浪费这么一点饭菜实在不是事儿,这不是还有好多伺候的奴仆吗,吃不完了还可以赏赐给他们。

李世民觉得自己吃饱了,可是每当一道菜上桌之后,都忍不住吃上几口。

长孙皇后觉得这顿饭吃下去腰肢非要胖上两圈不可,可是还是忍不住对新上桌的菜式再品尝一番。

至于李承乾等人那就更不用说了,李承乾和李泰的年纪正是能吃的时候。

李丽质早就不淑女了,手里攥着叫花鸡的鸡腿正在大嚼,吃的十分香甜。

李世民觉得菜式不能再上了,不然非要撑破肚皮不可。

居然站起身来松了松腰带,伸展了一下腰肢,葛明说到:“葛明,菜就不要上了,再这么吃下去走回家也克化不了。”

葛明对老李松腰带的举动倍感亲切,葛三爷也有这个习惯,尉迟恭也有这个习惯,葛明笑着说到:“那就再上一道汤菜吧,菜式应该还有不少,等有机会小子带着厨子上门给李叔父制作品尝。”

李世民笑着点点头。

汤更是葛家的一绝,这时候的炒菜没有味精,完全通过汤来调味,而汤经过张春来的多年改良之后,已经不是葛明最初熬制的骨头汤能比的了。

不需要太多花哨的东西,每人面前一碗清汤,汤色接近透明,但是香味极为浓郁。

正在伸展腰肢的李世民端着这一小碗清汤,先放在鼻子前闻了闻,满足了点了点头,一小口进入嘴里,一股鲜香就充满了口腔。

不自觉的吧嗒吧嗒嘴,这才把这小碗汤全部喝完,满足的把小碗放到前面的矮几上。

“这碗汤顶的过无数的美食,这可做以后酒楼的招牌。”

李世民对汤大加赞赏。

“叔父同意小子跟惠褒开酒楼了?”

“你们几个小子随便折腾去吧,你小子说的对,也让其他人尝尝什么才是真的美食。”

葛明听后开心不已,笑着说到:“小子知道关中人喜欢吃面食,吃了多少菜都不觉得饱,还是要吃上一点面食的。

其实葛家的面食也与众不同,不如请叔父再品尝一番。”

荣婶估计都要累死了,这要是贵人一点不吃,葛明都觉得不好意思。

李世民一听,好像还真是这么一个道理。

虽然已经吃了不少,但是总觉得少了些什么,原来是少了面食。

包子、饺子、火烧、金丝面、炒面一样样上桌。

金丝糖、米花糖、糯米条、蛋糕、面包等等也上了桌。

蒸煮烤的各种面食甜点,几乎用尽了荣婶的全部才华。

这些面食、甜点不管是品相还是味道,都是绝佳。

李世民等人不由得又吃上了一些,果然如同葛明的意料,李惠褒喜欢甜食,他爹果然也喜欢吃甜食。

按理说关中从来都富裕,并且盛产小麦,面食应该做的最好才对。

此时李世民才知道,长安的勋贵吃的面食几乎都是猪食,葛家的面食才能叫吃食。

人家的炊饼没酸味,非常松软。

这个烧饼居然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