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千里之行,始于“草台班”?(1 / 2)

这又是另一个“老大难”问题。

周阳的意念,在虚拟地图上不断地巡视着。

城乡二元结构壁垒、地方保护主义造成的市场分割、行政审批流程冗长导致的营商环境不佳……

一个个长期以来困扰江岚省发展的瓶颈和顽疾,被这张“省域发展规划图”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直观且数据化的方式,赤裸裸地展现在他面前。

这些问题,省里的领导们不是不知道。

但他们看到的,可能只是一个又一个的专题报告,一堆又一堆的枯燥数据。

而周阳“看”到的,却是这些问题背后,那一条条被堵塞的经济动脉,一个个错失的发展机遇。

他的视野,已经完全超越了普通的省领导。

他就像一个开了“上帝视角”的棋手,俯瞰着整个江岚省的棋局,哪里是活棋,哪里是死棋,哪里是破局的关键,一目了然。

经过近半个小时的“神游”,周阳缓缓睁开了眼睛。

他的眼神里,再无一丝迷茫。

他已经有了初步的改革方向。

就在这时,脑海中,那熟悉的系统提示音,悦耳地响起。

叮!

【检测到宿主成功适应新岗位,并已初步规划出符合“政通人和”理念的改革方向!】

【综合评定:开局良好,旗开得胜!】

【恭喜宿主,获得属性奖励:“宏观战略洞察力”+10%!】

【系统主线任务发布!】

【任务名称:点亮江岚:激活省域发展新引擎!】

周阳看着系统面板上刚刚发布的这条主线任务,嘴角微微上扬。

点亮江岚?

这个任务名,倒是颇有几分诗意和豪情。

不过,他也清楚,这背后意味着何等的艰难险阻。

一个省的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其复杂程度远非一个临海市可比。

但周阳的字典里,从来没有“畏难”二字。

他关掉系统面板,目光重新变得清明而坚定。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再宏伟的蓝图,也需要一支能够将它变为现实的队伍。

他按下了桌上的内部通话器。

周阳平静地说道:“小雨,通知一下办公室的全体同志,十分钟后,到小会议室开个会。”

“好的,主任。”

林小雨清脆的声音传来,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兴奋。

……

省改革开放办公室,临时会议室。

与其说这是会议室,不如说是一间稍微大点的储藏室改造的。

一张掉了漆的长条桌,几把样式各异的椅子,墙角还堆着一些不知属于哪个部门的旧文件柜。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老旧纸张和沉闷混合的味道。

这就是新成立的省改革办的全部家当。

除了周阳和林小雨,办公室里还有四位同志。

此刻,这四人正襟危坐,神情各异地打量着这位年轻得过分的顶头上司。

周阳的目光,温和地从每个人脸上扫过。

林小雨上午给他的那份简报,已经让他对这几位“元老”有了初步的了解。

坐在最左边的,是一位头发花白,眼袋耷拉着,看起来有些精神不济的老同志,名叫王建国。

在档案里,他已经在省直机关的各个“清水衙门”里,辗转了近三十年,是“看报喝茶”的活化石。

王建国旁边,是个戴着黑框眼镜,气质斯文的中年人,叫张志明。

他倒是看起来很沉稳,手里还拿着个笔记本,但周阳能从他那略显公式化的表情里,读出一丝敬而远之的疏离。

再旁边,是一位体态微胖,全程笑呵呵,看起来人畜无害的同志,名叫李卫东。

这种人,在机关里通常被称为“老好人”,不得罪任何人,也绝不做任何出格的事。

而坐在最末尾,几乎要把自已缩进椅子里的,是一个看起来二十七八岁的年轻人。

他戴着一副厚厚的眼镜,头发有些乱,神情紧张,双手都不知道该往哪儿放。

他叫孙志刚,经济学博士,据说是前两年通过人才引进考进来的,但因为性格内向,不善交际,一直被安排在研究室写一些不痛不痒的材料。

这就是他周阳,未来改革大业的“开国班底”。

一个司令,一个参谋,外加三位“待退休”的老兵和一个“社恐”技术宅。

周阳:“……”

这开局,堪称地狱难度。

但他脸上,依旧挂着如沐春风的微笑。

周阳清了清嗓子,笑着开口说道:“同志们,都别这么拘谨。”

“今天把大家召集起来,不是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