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你方唱罢我登场(1 / 2)

其中,一条横亘在省会昭明市与北部老工业城市群之间的巨大红色警示,始终是他关注的焦点。

“跨区域产业协同严重不畅”。

这不仅仅是规划图上的一行字。

更是周阳眼中,江岚省经济棋盘上最明显、也最致命的一处“气滞血瘀”。

昭明市,拥有全省最顶尖的高校和科研院所。

每天,都有无数代表着“科技成果”的金色光点,从这些机构中诞生。

然而,这些金色的“种子”,百分之九十以上,都像蒲公英一样,飘出了省外,在长三角、珠三角那些经济热土上,生根发芽,长成了参天大树。

而在地图的另一端,江岚省北部的几个老工业城市,大片的厂房图标闪烁着“产能过剩”、“技术落后”的黄灯和红灯。

它们拥有成熟的产业工人和完备的基础设施,却在苦苦等待着技术革新来为自已“续命”。

一边是“富得流油”的智力资源无处安放。

一边是“嗷嗷待哺”的工业基础濒临枯竭。

两地相隔不过两三百公里,却仿佛隔着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

“就是它了。”

周阳缓缓睁开眼睛,目光锐利如刀。

万事开头难。

改革办的第一炮,必须要打响,而且要打得漂亮。

与其去解决那些不痛不痒的小问题,不如就从这块最硬的骨头啃起!

一旦能打通昭明市与北部工业区的任督二脉,激活这条“科技产业”的循环,其产生的示范效应和经济效益,将是无可估量的。

这不仅能为改革办一炮立威,更是真正能为江岚省高质量发展,注入一针强心剂!

周阳按下了内部通话器。

周阳平静地吩咐道:“小雨,帮我协调一下。”

“请省发改委、省工信厅、省科技厅分管产业协同的负责同志,以及昭明市和北部几个主要工业市的代表,明天上午,到我们这里开个协调会。”

“议题就是,关于推动省内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

林小雨的声音带着一丝兴奋。

林小雨干脆地回答道:“好的,主任!我马上就去安排!”

……

第二天上午,省改革办那间简陋的临时会议室,第一次变得“高朋满座”。

来自省直三大核心经济部门的处长,以及昭明、铁城、钢州等五个地市的发改委负责人,围着那张掉漆的长条桌坐了一圈。

每个人面前,都摆着一杯林小雨精心泡好的热茶。

但会议室里的气氛,却和这氤氲的茶香截然相反,充满了客气而疏远的冰冷。

周阳坐在主位上,脸上挂着温和的笑容。

他知道,在座的各位,今天能来,一部分是出于程序上的必要,更多的是看在陈建华书记那番“保驾护航”的讲话面子上。

但心里,恐怕没几个人真的把这个“光杆司令”部当回事。

周阳笑着开口道:“各位领导,同志们,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能来参加我们改革办的第一次专题协调会。”

“客套话我就不多说了,今天请大家来,就是想探讨一下,如何能把我们昭明市的科技优势,和北部几个兄弟市的工业基础,更好地结合起来,搞一个‘1+1>2’的产业协同出来。”

他开门见山,直接点明了主题。

话音刚落,昭明市发改委的副主任,一个戴着金丝眼镜、气质儒雅的中年人,就率先开了口。

他慢条斯理地说道:“周主任,您这个想法,我们市里是非常支持的。”

“昭明市作为省会,理应为全省的发展大局做出贡献。”

“不过呢……”

他话锋一转。

昭明市副主任推了推眼镜,继续说道:“科技成果转化,它有自身的规律。我们昭明的大学和科研院所,很多技术都是国内领先,甚至是国际领先的。这些成果,追求的是最高效、最前沿的产业化路径。”

“北边几个兄弟市的工业基础,我们是了解的,确实很扎实。但坦白说,在承接一些高精尖技术方面,无论是配套产业链,还是人才环境,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我们不能为了协同而协同,搞‘拉郎配’嘛。万一好好的技术,拿过去水土不服,给耽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