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
周阳的内心戏又开始活跃了。
【不过,这玩意儿,可不是动动嘴皮子就能搞成的。】
他太清楚这里面的难点了。
首先,就是钱。
智慧交通系统,那可不是买几台电脑、装几个摄像头那么简单。
那是一整套复杂的软硬件体系,从前端的感知设备,到中间的传输网络,再到后端的云平台和算法模型,哪一样不得花大钱?
【这投资额度,估计能让市财政的老爷们当场表演一个原地心梗。】
其次,是协同。
交通数据,那可是个“敏感货”。
公安局有卡口监控、车辆轨迹;城管局有道路施工、占道经营信息;气象局有天气预报、灾害预警。
这些数据,都像是散落在各个角落的珍珠,只有串联起来,才能发挥最大的价值。
但要让这些“家底”都拿出来共享,打破部门壁垒,难度不亚于让猫和狗和平共处。
【到时候,估计又是一场“数据主权”的扯皮大战。】
再次,是技术。
这种高精尖的玩意儿,光靠交通局自已那点技术力量,肯定是玩不转的。
必须引入国内顶尖的科技企业参与建设和运营。
这又涉及到招投标、合作模式、利益分配等一系列复杂问题。
【一不小心,就可能从“智慧交通”变成“智商税交通”。】
最后,也是最直接的,就是局里内部的阻力。
周阳用脚指头想都知道,这个“智慧交通”的概念一抛出来,肯定会有人跳出来反对。
交通局里,可有不少“老法师”。
他们习惯了老一套的工作方法,对这些新名词、新技术,天然就带着一种陌生感和抵触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