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赵部长的‘稳定大局’观(2 / 3)

老派人物,你跟他讲道理是没用的,因为他的那套逻辑已经根深蒂固,自成体系。你必须用他最看重的东西,来打破他的逻辑闭环。

他看重什么?大局、稳定、程序。

那我就给你一个更大的局,一个更需要主动求变的“稳定”,一个更科学的“程序”。

“小雨。”周阳按下了内线电话。

“市长,我在。”林小雨的声音永远那么清脆。

“帮我收集一下,国内几个头部经济特区,近五年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专业背景、以及晋升路径的详细数据。另外,把我们临海市近五年的数据也做个对比分析。”

周阳顿了顿,补充道:“我需要一份详尽的报告,数据要精准,图表要直观,结论要尖锐。我要的不是歌功颂德,而是找出问题。”

林小雨虽然有些疑惑,但还是干脆地应道:“明白!”

她已经习惯了自已这位年轻市长不按常理出牌的风格。他要的东西,总是那么的出人意料,但最后总能证明,他是对的。

接下来的两天,周阳除了处理日常工作,几乎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了这份报告中。

他亲自操刀,将林小雨整理来的海量数据,变成了一张张清晰的图表,一段段犀利的论述。

他没有在报告中提任何人的名字,更没有为自已辩解一个字。通篇报告,只谈数据,只谈趋势,只谈临海在这一轮城市竞争中,因为干部队伍结构问题而可能面临的巨大风险。

报告的标题,他思索了很久,最后定为——《关于优化临海市干部队伍建设,迎接新一轮发展挑战的若干思考》。

……

一周后,市委常委楼,小型会议室。

一场关于近期重点干部考察的碰头会,正在进行。

高远山主持,赵景德和几位相关部门的领导悉数到场。

会议议程过半,气氛一直很平稳。直到高远山清了清嗓子,主动把话题引到了周阳身上。

“同志们,寰宇能源的项目,已经正式进入了实质性谈判阶段。周阳同志作为总负责人,表现出的能力和担当,大家是有目共睹的。”高远山目光扫过全场,“我们临海要发展,就需要更多这样能打硬仗、敢打胜仗的年轻干部冲在前面。”

这话的指向性,已经非常明显了。

赵景德扶了扶眼镜,慢条斯理地接过了话头:“高书记说得对,周阳同志的能力确实很突出,尤其是在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上,思路清晰,手段灵活,这是他的长处。”

他先是肯定,然后,熟悉的“但是”环节,如期而至。

“但是,同志们,我们也要全面地、历史地看待一个干部。”赵景德的语气变得严肃起来,“一个项目成功,固然可喜。但管理一个区域,统领一个全面的摊子,需要的不仅仅是冲劲,更需要处理复杂人际关系、平衡各方利益的经验和手腕。这方面,周阳同志……尚需磨练。”

他顿了顿,加重了语气:“我们组织部门的原则,是为市委选好干部,用好干部,对每一个干部的成长负责。稳定,是发展的前提。我们不能因为一个项目的成功,就打破了干部培养的既有规律。这既是对周阳同志不负责,也是对我们临海的大局不负责。”

一番话说得是滴水不漏,情真意切。

会议室里,几位年纪偏大的干部,都下意识地点了点头,显然对赵景德的这套“稳定大局”观深以为然。

高远山脸上的表情没什么变化,他似乎早就料到了赵景德会这么说。

他笑了笑,从手边的文件堆里,抽出了一份装订整齐的报告,正是周阳写的那一份。

“景德同志的考虑,很周全,也很老成。”高远山扬了扬手里的报告,“不过,说到干部队伍建设,我这里刚好收到一份很有意思的调研报告,大家可以都看一看。”

他示意秘书将报告复印件分发给在场的每一个人。

“这是周阳同志主动提交上来的,里面没有谈他个人,谈的是我们临海的未来。”

赵景德接过报告,看到标题时,眼皮就是一跳。

他翻开报告,一页页看下去,脸色渐渐变得凝重起来。

报告里没有一句空话,全是冰冷的数据和直观的图表。

——临海市处级干部平均年龄48.7岁,而对标的几个南方特区,这个数字是43.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