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最后一站(2 / 3)

抛弃传统,而是要用自已的方式传承传统。”

正说着,旁边一个正在直播的女孩招呼大家过去。

“大家快来看!小雨正在给海外观众介绍我们的产品。”林晓东兴奋地说。

那个叫小雨的女孩正对着镜头,用流利的英语介绍着一款印有传统图案的手机壳。

“Hello everyohis hone case features a traditional ese ariti attern fro the Mg Dynasty…”

“她在向哪里直播?”詹姆斯·安德森好奇地问。

“主要是欧美的年轻观众。”小雨暂停直播,转过身来回答,“我们在Instagra、TikTok、YouTube都有账号,粉丝加起来有五十多万。”

“五十多万?”李萍再次被震惊了。她做了这么多年的对外宣传工作,关注的人加起来都没有这个数字。

“我们的产品介绍都是双语的,而且会讲背后的文化故事。”小雨继续说道,“外国年轻人很喜欢这种有故事的产品。”

陈美华教授若有所思:“这种模式很有意思。通过商业化的方式进行文化传播,比单纯的文化推广更有效。”

“关键是真实。”林晓东说道,“我们不是在刻意宣传什么,而是在分享我们真实的生活和文化。这种真实感,是最能打动人的。”

参观了一圈工作室,三位外宾都显得很兴奋。

“这真是让我大开眼界。”詹姆斯·安德森总结道,“中国年轻人的创造力和文化自信,超出了我的想象。”

“是的。”玛丽亚也很感慨,“这种自下而上的文化传播方式,比官方宣传更有说服力。”

陈美华教授点点头:“这些年轻人代表了中国文化发展的新方向。”

听到外宾们的评价,林晓东很高兴:“其实我们能做这些,也要感谢市里的支持。周叔叔他们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创业环境。”

“政府具体提供了什么支持?”詹姆斯·安德森问道。

“首先是资金支持。”林晓东说道,“市里有专门的文创产业扶持基金,我们申请到了50万元的启动资金。”

“其次是政策支持。”周阳补充道,“我们简化了文创企业的注册流程,降低了税收负担,还提供了免费的办公场地。”

“最重要的是观念支持。”林晓东看着周阳,“以前,很多人觉得搞文创就是不务正业。但是周叔叔他们不这么看,他们认为文化产业也是实实在在的经济增长点。”

李萍听着这些话,心情复杂。她想起自已以前对这些年轻人的看法,总觉得他们不务正业,整天搞些花里胡哨的东西。现在才发现,人家做的事情比她这个“专业干部”还要专业。

“周市长。”詹姆斯·安德森突然说道,“我想问一个比较直接的问题。您今天带我们看的这些,和一般的城市宣传完全不同。您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周阳想了想:“我想让世界看到一个真实的临海市。不是数据里的临海市,不是报告里的临海市,而是有血有肉、有历史有未来的临海市。”

“但是,这样的宣传方式,可能不会立刻产生经济效益。”陈美华教授提出疑问。

“经济效益?”周阳笑了,“我们今天看到的难道不是经济效益吗?”

他指着林晓东他们:“这些年轻人的文创企业,去年的产值超过了2000万元。而且,他们的产品远销海外,为临海市赚取了大量外汇。”

“更重要的是,他们提升了临海市的文化影响力。”周阳继续说道,“现在,全世界有几十万年轻人通过他们的产品了解临海市。这种软实力的价值,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玛丽亚深有感触:“确实,我今天对临海市的了解,比看任何官方资料都要深刻。”

“这就是文化的力量。”周阳说道,“它能够跨越语言障碍,跨越文化差异,直接触动人心。”

天色渐暗,一天的参观接近尾声。

“今天的行程让我收获很大。”詹姆斯·安德森真诚地说,“我需要重新审视对中国城市发展模式的看法。”

“我也是。”玛丽亚点点头,“我之前的报道确实有失偏颇。我会写一篇深度报道,重新介绍临海市。”

陈美华教授更是激动:“我想申请一个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