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高层定调(2 / 3)

/p>

“不是问题,是更高级别的关注。”陈书记说道,“中央领导对临海市的改革很关注,要求我们认真总结经验。”

这个消息让周阳既兴奋又有压力。中央领导的关注意味着更高的期望和更大的责任。

“具体有什么要求?”周阳问道。

“要求我们把临海市的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陈书记详细解释道。

周阳点点头表示理解,但心里清楚这个任务的艰巨性。

“小周,看来你的担子要更重了。”陈书记拍了拍周阳的肩膀,“但我相信你有这个能力。”

“书记放心,我一定不辜负信任。”周阳坚定地表态。

谈话进行了一个多小时,陈书记对临海市的改革给予了全面肯定,也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回到临海市已经是晚上八点了。周阳一进办公室,就看到袁成功等人还在等待。

“怎么样?”袁成功迫不及待地问道。

“书记很支持我们。”周阳坐下来,“而且还有一个重大消息要告诉大家。”

“什么消息?”大家都很好奇。

“我们的经验要在全国会议上介绍。”周阳宣布了这个消息。

办公室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从地方改革到全国典型,这个跨越确实令人振奋。

“太好了!”林小雨兴奋地说道,“这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认可。”

“认可是认可,但压力也更大了。”高远山冷静地分析道。

“确实。”袁成功点头同意,“全国会议的要求肯定比省级会议更高。”

正在大家讨论时,林小雨的手机响了。她接通后,脸色逐渐变得复杂起来。

“又有什么情况?”周阳问道。

“刚刚接到消息,明天《人民日报》的记者团提前到了。”林小雨说道,“而且还带来了一个意外的人。”

“什么意外的人?”袁成功好奇地问道。

“就是那个在网上质疑我们的副主任。”林小雨详细说道,“记者团说要让他当面对质,还原事实真相。”

周阳心里一紧。当面对质的风险很大,万一对方有备而来,可能会很被动。

【叮!检测到宿主将面临重要对决,系统奖励:逻辑思维能力+30%,事实分析能力+35%,获得特殊物品“真相之镜”(可帮助澄清事实)。】

系统的奖励让周阳信心增强了不少。

“既然要对质,那就对质。”周阳下定决心,“我们有什么好怕的?”

“对,改革的成效摆在那里,群众的支持摆在那里。”袁成功表示支持。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被推开。进来的是一个意外的访客——竟然是那个在网上发帖质疑的副主任本人。

“你就是林副主任?”周阳看着眼前这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语气平静但带着压迫感。

来人正是在网上发帖质疑临海市的邻省副主任林国强。他看起来有些紧张,但还是努力保持镇定。

“是的,我是林国强。”林副主任坐下来,“感谢周市长愿意见我。”

袁成功在旁边冷笑:“林副主任,你在网上可是把我们临海市批得体无完肤啊。”

林国强脸色一红:“我只是实事求是地反映了看到的情况。”

“实事求是?”高远山拿出平板电脑,“你在渔港镇拍的那些照片,角度很有选择性啊。为什么不拍我们新建的便民服务窗口?为什么不拍群众满意的笑脸?”

“我…”林国强一时语塞。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再次被推开。进来的是《人民日报》的记者团,领头的是一个五十岁左右的资深记者。

“周市长,我是《人民日报》记者王建华。”记者自我介绍道,“我们想现场见证一下这次对话。”

周阳点点头:“欢迎各位记者朋友。既然林副主任主动来了,那我们就开诚布公地谈谈。”

王记者打开录音设备:“林副主任,请你先说说为什么要在网上质疑临海市的改革?”

林国强深吸一口气:“我确实在临海市看到了一些问题。比如渔港镇的服务设施简陋,工作效率不高。我觉得有责任把真实情况反映出来。”

“那你觉得什么是真实情况?”周阳反问道。

“就是改革只是表面文章,基层根本没有改变。”林国强坚持自已的观点。

这时,林小雨接到一个电话。她听了几句后,脸上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容。

“各位,我刚刚接到渔港镇打来的电话。”林小雨对大家说道,“镇上的渔民听说林副主任来了,有一百多人要求当面对质。”

林国强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什么意思?”

“他们要问问你,为什么要歪曲事实抹黑他们的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