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针锋相对(2 / 3)

”记者继续问道。

“多了去了!”另一个渔民接过话头,“以前出海遇到问题,找不到人帮忙。现在有专门的服务热线,24小时都有人值班。”

面对渔民们的真情表达,张建军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他显然没想到会遇到这样强烈的反弹。

就在这时,林小雨接到一个电话。她听了几句后,脸上露出了意外的表情。

“周市长,刚刚接到消息。”林小雨小声汇报,“昭阳市那边出事了。”

“什么事?”周阳低声问道。

“他们市的政务服务中心今天上午发生了群体投诉事件。”林小雨详细说道,“有一百多个群众因为办事效率低、态度差而集体投诉。”

这个消息让周阳有些意外。正当张建军在临海市挑毛病的时候,他的老家却出了问题。

央视记者显然也得到了这个消息,走过来问道:“张副市长,听说昭阳市今天发生了群体投诉事件,您有什么回应?”

张建军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我不了解具体情况。”

“据我们了解,投诉的主要内容是办事效率低、工作人员态度差。”记者继续追问,“这些问题是否说明昭阳市在政务服务改革方面还有很大差距?”

张建军显得非常尴尬,一时不知道如何回应。

周阳看到这种情况,主动为张建军解围:“每个地方都有自已的实际情况,改革需要因地制宜。我相信昭阳市会妥善处理这些问题的。”

张建军感激地看了周阳一眼,但表情依然很复杂。

考察继续进行,但张建军明显没有了之前的锐气。面对临海市扎实的改革成果和群众的真心支持,他的质疑显得越来越无力。

傍晚时分,考察团准备离开。在临别总结时,张建军的态度发生了明显变化。

“通过今天的考察,我们确实看到了临海市改革的积极成效。”张建军说道,“虽然在投入和条件方面存在一些差异,但改革的方向和理念值得我们学习。”

这个表态让在场的人都松了一口气。从质疑到认可,张建军的转变很有代表性。

央视记者进行最后的总结采访:“张副市长,您如何评价临海市的经验?”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他们的服务理念。”张建军坦诚地回答,“虽然我们在硬件条件上可能有差距,但在服务态度和工作效率方面,确实需要向临海市学习。”

送走考察团后,周阳等人才真正松了一口气。

“今天算是过关了。”袁成功感慨道,“没想到昭阳市那边会出问题。”

“这说明什么?”林小雨问道。

“说明真正的改革经得起任何检验。”周阳总结道,“而那些没有真正改革的地方,迟早会暴露问题。”

央视记者在做完所有采访后,对周阳说:“这次的采访素材很丰富,我们会制作成一期高质量的节目。”

“谢谢记者同志的客观报道。”周阳表示感谢。

晚上八点,所有的考察和采访都结束了。办公室里,周阳等人开始总结今天的经验。

“今天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周阳问大家。

“我觉得是群众的支持。”林小雨第一个回答,“无论是市民服务中心的群众,还是渔港镇的渔民,他们的真情表达比任何辩驳都有说服力。”

“确实。”高远山赞同,“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谁真心为他们服务,他们心里最清楚。”

袁成功若有所思:“我觉得今天还有一个深层次的启示。”

“什么启示?”周阳问道。

“改革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更是群众的事。”袁成功分析道,“只有让群众真正受益,改革才能得到支持和认可。”

正在总结经验时,周阳的手机响了。看到来电显示,他的表情变得惊喜起来。

“省委书记?”他接通电话,“喂,陈书记…是的…太好了…谢谢您的肯定。”

挂掉电话,周阳兴奋地对大家说:“陈书记刚刚看了央视记者的初步报道,对我们的表现非常满意。”

办公室里爆发出掌声。经过今天的考验,临海市的改革经验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

“还有一个好消息。”周阳继续说道,“陈书记说,省里已经正式确定,下周一召开全省政务服务改革现场会,临海市的经验将向全省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