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好东西就是会抢……
祁洛桉这才稍微松了口气,看来自己确实没必要担心,余惟这人还是精明的。
他这么精明,那自己想干嘛他肯定早看出来吧,揣着明白装糊涂实锤。
换成别人这时候估计该内耗对方是不是不喜欢自己了,但祁洛桉恰恰相反,她偏要叛逆。
喜欢装,等今晚颁完奖打赌结果出来就老实了……
“没事就好,回去补觉了。”
祁洛桉打了个哈欠,推门离开房间时正好撞上了屋外准备给余惟汇报工作的经纪人。
刘泞目送着头发散乱只穿着睡衣的祁洛桉走远,不禁瞳孔猛震,唉,年轻人……
她推门进屋,余惟让她联系的钢琴已经找好了,随时就可以过去练习。
“谢了刘姐。”
余惟打算先把钢琴曲剧情写出来,兑换以后提前练练手,毕竟是国际舞台,也不能太轻率。
……
比利时鲁汶的午后,阳光透过古旧的窗棂,洒在一家僻静琴行的地板上。
余惟轻触琴键,舒曼的《我听见亲切的歌声》如流水般倾泻而出。
他原本只是租用琴房练习,为即将到来的卢纹国际电影节文化演出做准备,却不知自己的琴声早已穿透隔音门,萦绕在整个琴行廊间。
这本是舒曼声乐套曲《诗人之恋》中的第四首,原为艺术歌曲,但在《调音师》中改编为钢琴独奏版。
起初仅是零星几人驻足,一位银发老先生原本在调试提琴,忽然放下松香,侧耳倾听。
穿着格子衫的学员下意识屏住呼吸,手机录像的指示灯悄悄亮起。
余惟浑然不觉,从影视剧里学到的音乐只有简单的形式,但尽管如此,这大胆的改编还是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
《诗人之恋》可以说是舒曼的“爱情日记”,但在《调音师》的改编下,这欢快的旋律隐隐有几分危险的气息,直接用在了凶案现场。
琴行老板雅克先生原本在柜台对账,闻声取出珍藏的录音设备,轻轻推开琴房门缝。
舒曼是19世纪的欧洲作曲家,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很难想象,能对他的作品做出如此颠覆性改编的居然是个华夏年轻人。
这也正是几个评委对《调音师》音乐性赞不绝口的原因,他们对余惟多少有些好奇。
琴声渐涌,人群悄然聚集。
走廊挤不下,后来者便倚着楼梯扶手屏息聆听,一位母亲将手指竖在唇前,示意蹦跳的孩子安静。
平时会来琴行的,多少懂一点钢琴,正当他们听的起劲时,琴声戛然而止。
短片里只有这么一段,余惟就会这么多……
众人面面相觑,也不知是什么突发状况干扰了他的发挥。
他们意犹未尽地想要离开,却听到琴房里传来了新的旋律,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
原作为大提琴与钢琴合奏,《调音师》中仅保留钢琴部分,这是主角刚开始参赛的曲目,也是影片结尾在凶案现场弹奏的曲子。
能作为钢琴比赛的参赛作品,这首曲子的难度不小,琴声并未因关注而中断,反而愈发饱满。
音符如密集蜂群却毫不混乱,强弱变化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