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莫到了凌晨四五点的时候,天地间依旧一片黑暗,只有那微弱的星光和月光洒在大地上。
突然就在这时,有哨骑急匆匆地来报,说是在东南方向的山里出现了一队兵马,人数约有万人左右,正浩浩荡荡地直奔潼关城而...
李天泽返回前线后,立即召集众将开会。他详细分析了瓦剌大军的动向,并迅速制定了作战计划。“敌军虽然人数众多,但长途奔袭,粮草补给必然困难。我们只需坚守居庸关,同时派遣小股部队骚扰其后方,切断他们的供应线。待他们士气低落时,再一举反击。”
李云霄主动请缨:“父亲,孩儿愿带一支精锐骑兵绕道敌后,破坏他们的粮草储备。”李天泽略作思索后点头同意:“好,你务必小心行事,不可贸然深入。”
与此同时,高迎祥也率部赶来支援。他对李天泽说道:“李将军,我手下的兄弟们愿意为大明效力,誓死保卫家园。”李天泽感激地拱手回礼:“有高兄相助,此战必胜!”
按照计划,李云霄率领三千骑兵连夜出发,沿着崎岖山路悄悄潜入瓦剌大军的背后。一路上,他不断派出斥候侦查敌情,并成功避开了敌人的巡逻队。经过数日艰苦行军,他们终于找到了瓦剌存放粮草的地点。
夜幕降临,李云霄下令发动突袭。在他的指挥下,明军士兵迅速点燃火把,将敌人的粮仓付之一炬。巨大的火光映红了整个天空,惊慌失措的瓦剌守军根本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
消息传到脱脱蒙的营帐中,他勃然大怒,立刻命令全军进攻居庸关,试图速战速决。然而,当瓦剌大军抵达关口时,迎接他们的却是早已严阵以待的明军。李天泽站在城楼上,沉稳地下达作战指令:“弓箭手准备,瞄准敌人密集处射击!”
随着一声令下,无数箭矢如雨点般射向敌阵。瓦剌士兵虽勇猛善战,但在坚固的城防面前损失惨重。连续几天的强攻均告失败,脱脱蒙意识到局势不妙,决定暂时撤退,寻找机会重新集结兵力。
就在瓦剌大军开始撤离之际,李天泽果断抓住战机,命部队全线出击。在正面战场,他亲自带领主力部队追击敌人;而在敌后,李云霄也率领骑兵从侧翼包抄,对瓦剌军队形成夹击之势。
激烈的战斗持续了一整天,最终瓦剌大军被彻底击溃。脱脱蒙仅带着少数残兵逃回北方草原,从此一蹶不振。这场胜利不仅巩固了大明北部边疆的安全,更极大地提升了全国上下的士气。
捷报传至京城,崇祯皇帝龙颜大悦,当即下旨嘉奖李天泽父子及全体参战将士。他还特意召见李天泽,当面表彰他的卓越功勋:“李爱卿,你果然不负朕望。此次大胜,全赖你的英明决策和英勇奋战。”
李天泽谦逊地谢恩:“此乃陛下洪福齐天,将士用命之功。臣不过是尽了自己的本分而已。”
尽管边境危机暂时解除,但李天泽深知,大明面临的挑战远未结束。朝堂之上,党争依然激烈;民间之中,百姓生活依旧困苦。要想真正实现国家长治久安,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回到帅府后,李天泽与李云霄商议下一步计划。“云霄,如今外患暂平,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内政改革。只有让百姓过上安稳日子,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叛乱根源。”
李云霄点头赞同:“父亲说得对。我们可以从减免赋税、兴修水利等方面入手,帮助受灾地区恢复生产。另外,对于那些已经归顺的义军,也要妥善安置,让他们感受到朝廷的诚意。”
于是,在李天泽的倡导下,一系列惠及民生的政策相继出台。各地官员积极响应,纷纷采取措施减轻百姓负担。随着时间推移,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