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 崇祯:恢复驿站?你这不是打朕的脸吗?(4 / 5)

崇祯说道:

    “对了,还有一件事情需要父皇您看一下。”

    他的脸上带着一丝玩味的笑容,仿佛这份奏折里藏着什么秘密。

    崇祯听到这话也有些好奇,便伸手将奏折接过来。

    可打开一看之后,崇祯的脸色就变得有些难看起来。

    因为这份奏折上面说的事情,居然是恢复驿站的事情。

    这对于崇祯而言,也是一件不想提及的往事了。

    因为当年正是他下令裁撤驿站,这才造就了李自成这样的人物,导致大明江山陷入了风雨飘摇之中。

    如今这份奏折又提到了恢复驿站,怎能不让他心中烦闷呢?

    因为这简直就是在打他的脸啊!

    一时间,崇祯紧紧地皱着眉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愤怒与无奈,手中的奏折也被他捏得皱巴巴的。

    崇祯当年毅然决然地裁撤驿站,此举在明朝末年的历史长河中激起了层层波澜,成为后世议论纷纷的重大决策。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这项决策导致了李自成的崛起,并且最终覆灭了大明。

    然而若细细探究其背后的缘由便会发现,这一决策并非如许多人所误解的那般是出于崇祯的昏庸无道,而是当时明朝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所迫,实乃无奈之举。

    明朝末年,国家财政已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

    辽东之地,建奴势力如日中天,不断侵扰边境,边境战事频繁,军费开支如同无底洞一般吞噬着国库的每一分银两。

    与此同时,国内又连年遭受灾荒,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急需大量资金用于赈灾救济。

    说白了,就是干什么都需要钱!

    而且需要很多很多很多的钱!

    然而这个时候的国库收入却日益减少,财政缺口如同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简直令人触目惊心。

    在这样的背景下,驿站系统却如同一个巨大的吸血鬼,每年耗费白银超过两百万两以上,成为财政的沉重负担。

    本来要是驿站能够正常履行他们的职责,这点钱花了也就花了。

    但是到了明朝中后期,驿站却逐渐沦为了官员们贪污腐败的温床。

    官员们私用驿马、虚报开支、索要贿赂等现象屡见不鲜,这就导致驿站运营效率低下,不仅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反而加重了财政压力与百姓负担。

    与此同时,当时的工科给事中刘懋上疏,提出了‘裁驿递以苏民困’的建议,声称这么做了之后每年可以为朝廷节省白银六十万两银子。

    御史毛羽健也因个人原因对驿站心生不满,联合提议裁撤驿站。

    而这一建议,对于急于缓解财政困境的崇祯来说,无疑是一根救命稻草。

    一来是当时的崇祯确实是太缺钱了,所以他只能想尽一切办法省钱。

    二来是崇祯知道,当一个机构过于臃肿,却又无力发挥其功效时,裁撤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