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 父皇,你想不想干一票大的?(3 / 8)

bsp;说着,薛国观的目光有意无意地扫向了一旁的王承恩。

    只见此时的王承恩依旧是面无表情地站在不远处的地方,仿若一尊沉默的雕塑。

    可谁也没注意到的是,就在刚刚他们说话之时,王承恩的眼神中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犀利。

    与此同时,张志发猛地反应的过来,瞬间就打了个寒颤。

    糟了!

    自己怎么把这个太监给忘了?

    虽说平日里王承恩与他们相处融洽,甚至可以说十分配合,但说到底,他还是一个太监、是皇帝的家奴。

    要是王承恩把他刚才的话告诉了皇帝和太子,那他肯定没有什么好果子吃!

    即便他的出发点确实是好的,但皇帝和太子可不一定会这么认为啊!

    想到这里,张志发赶忙点头说道:

    “薛阁老所言极是,此事确实不该瞒着陛下和太子,是在下糊涂了。”

    说完这话,他又假装像是想起了什么,然后看向王承恩,满脸堆笑地说道:

    “王公公,刚才是在下失言,您千万别往心里去。”

    王承恩微微一笑,说道:

    “张阁老说笑了,咱家刚才什么都没听见,只看到几位大人一心为天下和陛下着想。”

    张志发听了这话,这才松了口气。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王承恩早已将他刚才说的话暗暗记了下来。

    等崇祯和朱慈烺回京后,他定会一五一十地讲这些话汇报给他们。

    身为一个太监,他心里清楚谁才是自己真正的主子。

    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接下来再也没有人反对薛国观提出来的两个建议了!

    只不过众人虽然表面神色平静,内心却各自翻涌,暗自感叹薛国观这老狐狸果然是名不虚传。

    这两个建议乍一听,似乎有些朴实无华,不过细究起来,却满是精妙。

    其一,就等于是把这么一个烫手的山芋抛给了崇祯和朱慈烺。

    往后无论这二位如何定夺,内阁大臣们都能巧妙地置身事外,既不用为决策担责,更不会因此招来他人记恨。

    其二,发文督促各省缴纳所欠税款,就是内阁大臣们在向崇祯和太子表明态度。

    那就是他们已然尽心尽力催缴税款了,至于能不能收上来,那就不是他们的错了。

    这样即便崇祯和朱慈烺回京,也不会因此太过于责怪他们!

    事情商议到这一步,也算是画上了一个句号。

    文渊阁内,气氛开始缓和了下来。

    紧接着,倪元璐正准备起身告辞之时,只见薛国观清了清嗓子,然后开口道:

    “诸位,本阁老还有些话想说。”

    “本来这些话是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