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如今的太子爷,其实跟皇帝也没什么区别了!(2 / 7)

bsp; 他微微颔首,眼中满是钦佩之色道:

    “是啊,要知道之前我为了此事也是绞尽脑汁,思索了许久却始终想不出一个妥善的解决办法。”

    “没想到太子殿下三言两语,便将这复杂的问题给解决了。”

    “不得不说,这位太子殿下的聪明才智,实乃我生平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倪元璐说着,思绪仿佛又飘回到之前朱慈烺关于改革商税以及摊丁入亩、士绅一体纳粮等一系列举措上。

    这所有的事情迭加在一起,让他对朱慈烺的佩服之情愈发深厚,只觉得这位年轻的太子实在是太聪慧了!

    一旁的李邦华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他瞬间联想到之前那道将他从南京调到京城来的圣旨,心中不由得暗自思量了起来。

    在这之前,他一直觉得那道圣旨应该是崇祯下的。

    可现在细细想来,那道圣旨恐怕多半不是崇祯皇帝下的,而是出自朱慈烺之手。

    因为按照常理,若是崇祯皇帝下的圣旨,他到京城之后,崇祯必定会单独召见他,商议诸多事宜。

    然而,他来到京城都快半年了,崇祯却从未单独召见过他一次。

    这足以说明在这件事情上,崇祯一开始并不知晓。

    李邦华想着,脊背不禁微微发凉。

    一个太子,居然能在皇帝不知情的情况下,将一位南京的兵部尚书调动到京城任职,这其中到底有着怎样的深意?

    李邦华实在不敢再深入想下去了。

    因为要是再想下去的话,那可就跟造反扯上关系了.

    不过好在如今大明的局势一片向好,按照这样的趋势发展,大明中兴或许指日可待!

    想到此处,李邦华的神色又缓和了许多。

    随即,二人一边交谈着,一边笑着渐行渐远,身影逐渐消失在廊道的尽头。

    与此同时,宫殿内,朱慈烺也正在思考着一些事情。

    片刻后,他唤来马宝,叮嘱道:

    “你即刻前往工部,传本宫口谕,让工部尚书周士朴前来见本宫。”

    顿了顿,又继续说道:

    “你去了之后,提前跟他通个气,就说本宫想要询问关于煤炭的事情,让他提前做好准备。”

    马宝听到这话,赶忙答应道:

    “太子爷放心,奴婢一定把话带到!”

    说完这话,马宝随后像一阵风似的一溜烟地离开了。

    在等待工部尚书周士朴到来的这段时间里,朱慈烺并没有闲着。

    而是信步走到御案前,然后直接坐了下来。

    御案之上,笔墨纸砚摆放得整整齐齐,朱慈烺随手扯过一张宣纸摆放在了桌上。

    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