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真武大帝都来救大明了,大明能不兴(3 / 5)

方向,心中依然充满了震撼和难以置信,仿佛自己刚刚经历了一场奇幻的梦境。

而这场梦境,彻底改变了他对世界的认知。

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整个朝廷就像是一台高速运转的巨大机器,各个部门都开始飞速忙碌了起来。

其中,户部和火器研究院更是忙得不可开交,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毕竟此次大军去往朝鲜之后,短时间内肯定是回不来了。

而且眼看着冬天就要到了,朝鲜那边本身局势就不稳定,物资匮乏,未必有足够多的粮食可以提供给军队。

所以,这次朝廷最起码要先准备半年多的粮食,经过一番粗略估算,最起码需要三万石粮食。

户部的官员们整日泡在粮仓里,仔细清点每一袋粮食,确保数量准确无误。

他们还要安排运输的车辆、人员,规划运输路线,每一个环节都容不得半点差错。

除此之外,军饷大概需要五十万两。

不过这五十万两银子根本不算什么问题,毕竟如今的大明还真的不缺银子。

除了粮草和军饷之外,朝廷还要准备过冬需要的服、煤炭等等物资,这些东西缺一不可。

好在户部的库房里有很多备用的,刚好可以直接调用。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武器装备。

燧发枪、火炮、热气球之类的东西更是必须全部装备齐全。

而且还要派一些熟悉这些先进武器的士兵一同去到朝鲜,负责大军的训练,让朝这支军队能够熟练掌握这些武器的使用方法。

与此同时,也有一个千户所的锦衣卫随行,他们主要的任务是负责传递情报。

毕竟这支军队此次属于孤军深入,身处异国他乡,面临着诸多未知的情况,各方面都要考虑周全,不能有丝毫的疏忽。

总的来说,为这支军队准备足够的物资,差不多就耗费了整整三百多万两银子。

若是在以前,朝廷的财政紧张,肯定是拿不出这一笔钱来的。

就算拿得出来,肯定也不会愿意将这么一大笔钱浪费在一支即将远赴海外的军队上。

但是现如今经过朱慈烺一系列的改革和努力,朝廷已经今非昔比了。

所以,在拿出这笔银子来办这件事情时,户部自然也是毫不吝啬,一切都准备得妥妥当当,只等大军出发奔赴朝鲜,为大明开疆拓土,立下赫赫战功。

第二天晚上。

夜色如墨,宫灯次第亮起,在长廊间投下暖黄光晕。

朱慈烺站在东宫窗前,望着漫天星斗,脑海中还在思索明日为郑成功饯行的诸多事宜。

此次大军东渡朝鲜,关乎大明未来的战局,容不得半点疏忽。

突然就在这时,不远处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便是贴身太监马宝略带气喘的声音:

“太子殿下,朝鲜使臣前来求见,说是有重要的事要向您禀报!”

“而且朝鲜国王的儿子李淏也来了。”

这突如其来的禀报让朱慈烺一愣,他微微皱眉,心中满是疑惑。

因为按照行程安排,凤林大君一众朝鲜使臣明天一大早就要跟着大军启程回朝鲜,怎么会在这时求见

短暂思索后,朱慈烺也想不明白,随后吩咐道:

“让他们进来吧。”

片刻后,庭院中传来一阵杂乱的脚步声。

朱慈烺抬眼望去,眼前的景象让他险些笑出声来。

只见四五个朝鲜使臣弓着背,正吃力地抬着一张榆木长板,板子上铺着一床崭新的蜀锦被。

凤林大君身着华贵的朝鲜服饰,却狼狈地趴在上面,眼神中既有忐忑又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

使臣们小心翼翼地挪动着脚步,生怕一个不小心弄疼了这位伤者,那滑稽的模样,活像一群笨拙的企鹅。

待他们走近,这才将凤林大君放在了地上,然后对朱慈烺行了一礼。

凤林大君则是有气无力地开口,声音虚弱得仿佛一阵风就能吹散:

“太子殿下,请恕臣有伤在身,不能行礼。”

说着还轻轻咳嗽了两声,试图让自己的病弱模样更逼真些。

朱慈烺强忍住笑意,摆了摆手,语气平和道:

“无妨,无妨,你身上有伤,就不用客气了。”

“话说你不是明日便要回朝鲜吗怎么今天晚上突然来见本宫”

凤林大君的脸上闪过一丝尴尬,犹豫片刻后,这才吞吞吐吐地说道:

“太子殿下,这正是臣想向您禀报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