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云一口气说完,二公主的小嘴张得可以塞下一颗鹅蛋。
她早就想表态同意,可是岳云并没有停下来,她只能不停地点头,像鸡啄米似的。
好不容易等岳云说完,她才急不可耐地表忠心,站起身行拜跪礼,说道:“臣拉玛德维叩谢大宋皇帝隆恩,臣愿意归顺大宋,为大宋皇帝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岳云忙虚空搀扶,让她起身,随即说道:“很好,我们会举行正式的收编仪式,以及集团军授旗和建军仪式。”
二公主当即再次叩谢,心情十分激动。
岳云离开之后,二公主高兴得很想找个人分享自已的喜悦。 可惜她的结拜大姐幸子和二姐花子都已经跟着赵公子离开了这里,前往锡兰都护府去了,她没有了可以分享快乐的人,心里很是遗憾。
第二天。
岳云让二公主召集军中高级将领召开军事会议,正式宣布了大宋的收编圣旨和女子集团军建军方案,并对二公主授予集团军元帅军衔。
这些高级将领都非常兴奋,他们当然愿意归入大宋麾下,那样一来,他们就名正言顺地有了大宋这个庞然大物做依靠。
现在他们是宋军了,是强大的无敌之师,只是他们并不知道,大宋皇帝把他们收编过来,是要让他们去 “打败仗” 的。
当然,这并非故意整他们、让他们打败仗,而是凭借他们现有的实力,大概率只能吃败仗,借此麻痹敌人。但这一刻,他们心中还是充满了喜悦。
在军事会议上,岳云还宣读了大宋皇帝的圣旨,根据二公主的推荐,任命深受她信赖的一位女将卡维塔为集团军副帅。
这位女将二十多岁,出身军人之家,从小被当作男孩子养,所以长得十分健壮,堪称印度版的花木兰。
她是在这几次战斗中立下赫赫战功,才进入二公主视线的。 二公主非常注重提拔在战争中成长起来的将领,她提拔的将领,基本上都是在军中立有赫赫战功的人。
最后,岳云指着跟他一起来的一个年轻军官,对二公主和一众高级将领说道:“这是由大宋皇帝亲自委派的另外一位副帅,他名叫辛弃疾。”
二公主等人当即礼貌又热情地向辛弃疾表示欢迎。辛弃疾内心既兴奋又激动,他正是真实历史上那位抗金英雄、爱国主义词人辛弃疾。
他的代表不胜枚举,例如《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青玉案?元夕》中的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的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以及《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的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等,都是脍炙人口的著名词句。
不过此时的辛弃疾年仅二十五岁,正处于正式踏入仕途的阶段。在历史上,他是因为率领起义军在北方抗金,最终归顺南宋,才成为著名抗金英雄的。
而如今的大宋,已经彻底打垮了金朝,甚至完全控制了金国,早已不存在抗金的问题。
但对于辛弃疾这样一位在历史上已被证明是忠君爱国的栋梁之才,赵桓是决意要启用的。所以很早就锁定了他,在他十八岁时,便让他进入军事指挥学校,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成为一名专业的军事指挥员。
毕业后,辛弃疾进入军中任职,随后被派往印度和东南亚等地担任军中职务历练,积累军事作战经验,提升指挥能力。
这一次,赵桓将他调到二公主的女子集团军中担任副帅,就是希望他能发挥军事才能,在关键时刻协助二公主,避免军队陷入全军覆没的境地。
因为赵桓并不打算在军事方面给予二公主像以往那样大规模的援助,如此一来,在敌众我寡的形势下,二公主的军队很难取胜。
但又不能让她的军队被敌军全歼,这就需要辛弃疾这位军事奇才充当二公主的 “定海神针”。
由于接下来的这些战争并非历史上发生过的,赵桓也无法预测战局走向,所以需要一个真正懂军事的人审时度势,确保二公主的军队既不会败得太惨,又能败得真实可信,避免让敌人察觉到这是一个圈套。
岳云宣布完任命后,接着告诉二公主,他们的军队将由大宋的运兵船运送至朱罗王朝首都附近的海域,再从那里出发,与包围京城的敌军展开决战。
此次行动的目的,是要杀开一条血路,救出被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