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价格这么贵,那时候的万燕牌 VCD还是供不应求,呈现出有价无市的状态。
因为万燕牌 VCD的首批产品,受限于生产技术和产能,全球总共就只有 1000台,能抢到一台都得靠运气,不少人甚至提前半个月就去音像店排队,就为了能买到一台 VCD机。
他之所以愿意花这么高的价钱买一套,一来是自己确实想体验一下新鲜事物,享受一下在家就能看电影的便利。
二来,是想跟某个二代合作,找专业的技术人员把这些东西拆解开来,仔仔细细研究研究里面的构造和技术原理。
毕竟,当时的万燕公司刚推出 VCD机,只顾着抢占市场,并没有为 VCD技术申请专利保护,这可是个天大的漏洞,谁能抓住这个机会,谁就能抢占先机。
没有专利保护,就意味着这东西可以随意仿造,只要能迈过自己心里那道道德的关卡,不介意做仿造的生意,就能靠着仿造 VCD赚取高额利润。
当然,如果道德底线再低一点,把 VCD技术彻底破解之后,甚至可以拿着这份破解来的技术去申请注册专利,反过来限制原创公司使用,这种做法虽然不道德,却能带来巨大的利益。
就像另一个时空记忆里,某个车企,自己偷偷抄袭了别人的汽车外形,被发现后不仅不承认,反而在人家外形专利过期之后,抢先把这个外形注册成自己的专利,脸皮厚得让人咋舌,也让不少业内人士不齿。
不过,李星锋可没那么做。
他当时只是找渠道进了一批生产 VCD机的零件,在城郊租了一个偏僻的厂房,开了一个专门生产盗版 VCD视频解码机的黑作坊,跟那个二代一起合作,不声不响地闷声发大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