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on)理论 —— 但这会引发疑问:为何所有文明都会同时升格”
“为何它们的宠物或机器没有在数百万年后趁机取代它们或者,机器確实取代了它们,而我们人类就是它们的 “造物”—— 比如,它们出於某种原因,將一些灵长类动物提升到接近人类的智力水平,之后便离开或灭绝了。”
““远古外星文明” 这一类別还包括 “失踪的先驱者”,而 “失踪的先驱者” 又可细分为 “无意的先驱者”“善意的先驱者”“漠不关心的先驱者” 和 “恶意的先驱者”。”
“分类依据是:它们是否有意留下我们,以及它们对我们的態度是友好、当作廉价消遣,还是视为麻烦。”
“外星文明的理论,暂时先告一段落,现在我们来聊一个新观点:人择原理。”
“人择原理是科学的基础概念之一,也是当我们掌握的细节有限、难以获取更多数据时,观察宇宙和证据的两种主要视角之一。”
“这种视角认为,我们作为观察者,可能会影响我们所观测事物的 “被观测概率”;而与之相对的 “平庸原理”则认为,观察者的身份对观测结果无影响。”
“例如,按照平庸原理,如果我们遇到一个红头髮的人,会认为他是人类中一个普通、典型的例子。”
“同理,如果我们遇到一个拿著蓝色盾牌的外星人,可能也会认为它是其种族中的普通一员。”
“但根据人择原理,这个外星人拿著蓝色盾牌,可能是因为蓝色盾牌对它们的种族有特殊意义。”
“ 比如,象徵著它们星球上某个时代,遥远岛屿的邻居跨海来访(这些邻居可能友好,也可能充满敌意),而当时人们会推选一个人手持盾牌与访客交涉,以確保安全。”
“再比如,如果我们遇到一个英语说得流利的外星人,平庸原理会让我们认为 “大多数外星人都能说英语”。”
“但人择原理会指出,我们之所以先遇到这个外星人,正是因为它会说英语、愿意与我们交流 —— 它並非其种族中的典型代表,我们遇到它並非出於偶然,而是由 “我们是谁”(即我们使用英语)决定的。”
“人择原理的 “搭档”—— 平庸原理 —— 则持不同观点。”
“但关键在於,这两种原理都主要用於 “未知状態下的思考”—— 即当获取更多数据较为困难时。”
“因此,它们常被用于思想实验,比如 “微调宇宙”、“末日论证”和 “模擬论证 / 假说”。”
“最能体现人择原理的是 “宇宙学人择原理”。”
“它认为:即便一个宇宙中出现智慧文明的概率极低,但只要存在智慧文明,这个文明就一定能意识到宇宙的存在 ——“死寂的宇宙” 是无人观测的。”
“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物理常数发生微小变化,生命就可能无法存在。这让一些人认为,我们的宇宙本身可能是 “极不可能存在” 的。”
“人择原理在这个悖论中的核心作用是:帮助我们反思 —— 我们是否过度假设了 “地球的条件” 或 “人类的情况” 是普遍存在的它经常被用於质疑 “智慧是进化的常见產物” 这一观点。”
“所以,这也就引出了一个猜测——升格。”
““升格” 是一类解决方案的统称,指外星文明达到了某种更高的存在状態,或实现了技术上的 “超越”,从而基本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甚至彻底脱离了我们所处的宇宙。”
“这种 “升格” 的形式多种多样:可能是某种精神层面的超自然现象。”
“可能是它们发现了如何创造一个拥有无限能量和资源的 “口袋宇宙” 並迁移其中,而最常见的描述是 —— 它们达到了类似 “天使” 的存在状態,由纯粹的能量构成,不再受世俗目標的束缚。”
“当然,这种情况在理论上是可能的。”
“但遗憾的是,“升格” 在科幻作品中极为常见,且往往描写得粗糙拙劣,导致外星文明的动机显得毫无逻辑或自相矛盾。”
“在此需要提醒各位一点:你我本身就是 “纯粹的能量体”—— 质量与能量是同一事物的不同表现形式,能量还包括热能、动能、辐射能、化学能、核能等类別,暗能量也是其中之一(部分类別存在重叠)。”
“外星人来到地球建立的前哨,有没有可能被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