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知晓!”
刘英轻笑一声,“但去了都察院,你便是宪台!”
“而在工部,你只能是右侍郎!上面,还有个左侍郎,还有个我这样的尚书!”
“陛下是不会让我辞官的,你想要继续升官,基本无望!”
刘伯温神色一变,急忙道:“军师明鉴,下官当官,并非是为了升官发财,而是为了治国安民!”
“咱也知晓!”
刘英又是微微点头。
“咱工部,主管营造、器械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务钻研。
但伯温啊,都察院掌天下风宪,纠劾百司,辨明冤枉,监察天下。
这位置,不是让你去钻营权术,是让你去正本清源的!”
“陛下下定决心,要治理漠北与辽东两地。
你去了,是为陛下分忧,是监察漠北、辽东之地。”
说着,刘英又低声道:“另,我还斗胆,揣摩了下陛下心思。”
“陛下直接让你当右都御史,那此前的左右都御史,定是让陛下有些不放心之处。”
“陛下不想要一个和光同尘、左右逢源的都察院!
陛下要的是一把真正锋利、不惧权贵、能清查天下所有蠹虫污吏的都察院!
陛下要有人去落实他定下的规矩,去盯着辽东、漠北,去盯着……”
听此,刘伯温神色已经有了些变化。
刘英心中终于放松了些。
“你刘伯温懂工匠技艺,懂政务,懂那些官吏商贾之间的一些小动作,知道那些那些蠹虫会在哪里钻空子。”
“你去坐镇都察院,陛下放心!唯一可惜,你去了都察院,要得罪的人会很多。
但你放心,咱已经在陛
你只需秉公执法,问心无愧便可!”
“多谢军师!”
刘基轻叹一声,心中的疑虑与不情愿,也都消散一些。
随后,起身,朝着刘英深深一揖。
“蒙陛下与军师信重,刘基定当竭尽全力,整肃风纪,监察天下,治理好漠北与辽东之地!工部诸事,就有劳军师和李侍郎了。”
刘英满意的点着头,轻笑道,“既然你明白了,那就去谢恩吧,别让陛下等急了!”
“是,军师!”
刘伯温应道。
刘英又道:“另,去了都察院,若遇到什么事,多询问陛下的意见!”
“不论遇到大小事,多与陛下沟通。我等皆为陛下臣子,万万不可因害怕烦扰陛下,就在一些小事上,私自做主,从而扰乱陛下的计划。”
“多谢军师提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