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偶遇苏轼(2 / 3)

放下酒杯,“依我看,无论是王安石的新法,还是司马光的旧政,都有其道理,但也都有弊端。

关键不在于新旧之争,而在于如何真正解决百姓的实际问题。”

苏轼点头:“这话有理。

老夫也曾说过,应当择其善者而从之。”

叶归尘接着说:“但苏学士您想过没有,为什么朝廷总是在新旧之间摇摆?为什么一朝天子一朝臣,前一个皇帝的政策到了下一个皇帝那里就要推倒重来?”

苏轼皱眉:“这…”

“因为制度本身就有问题。”

叶归尘直言不讳,“官家个人的好恶决定了整个国家的政策走向,这本身就是不合理的。

一个好皇帝可能让国家昌盛,一个昏君就能让国家衰败。

把国家的命运寄托在一个人身上,这不是明智之举。”

苏轼脸色一变:“叶将军,这话…”

“我知道这话听起来大逆不道。”

叶归尘摆手,“但苏学士您想想,如果有一套完善的制度,能够约束皇权,让政策的制定更加理性,不受个人情绪影响,岂不是更好?”

苏轼沉默了,这个想法太过前,他一时间难以接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王语嫣在一旁听得心惊胆战,连忙拉了拉叶归尘的袖子:“二哥,你别说了…”

叶归尘却没有停下:“再说新法和旧政的争论。

王安石推行青苗法,本意是好的,想要扶助农民。

但执行过程中官员层层加码,最终害了百姓。

司马光废除新法,也是为了百姓,但一刀切的做法又矫枉过正。”

“这…”

苏轼想要反驳,却现叶归尘说得确实有道理。

“苏学士,您觉得自己的政治主张如何?”

叶归尘突然问道。

苏轼挺直胸膛:“老夫主张务实治国,不拘泥于新旧之争,择善而从。”

“听起来很有道理。”

叶归尘点头,“但您想过没有,为什么您这么有道理的主张,在朝堂上却屡屡碰壁?”

苏轼脸色阴沉下来:“你想说什么?”

叶归尘毫不客气:“因为您太理想主义了。

您以为朝堂之上真的是在讨论什么对百姓好,什么对国家好吗?不是的,大家讨论的是什么对自己好,什么对自己的派系好。”

“胡说八道!”

苏轼拍案而起,“朝中诸公都是满腹经纶的饱学之士,岂会只为私利?”

叶归尘摇头:“苏学士,您太天真了。

王安石推行新法,真的只是为了百姓吗?他何尝不是想要建立自己的政治遗产?司马光废除新法,真的只是因为新法不好吗?他何尝不是想要否定政敌的一切?”

苏轼气得胡须抖:“你这是在侮辱朝中贤臣!”

叶归尘依然平静,“苏学士,您自己想想,您因为不肯站队,结果如何?被新党排挤,被旧党利用,最终落得个两边不讨好的下场。”

这话戳中了苏轼的痛处,他脸色涨红:“你…”

叶归尘继续说道:“您的问题在于,您想要用道德感化政治,用理想改造现实。

但政治从来不是清谈,而是利益的博弈。

您不愿意玩这个游戏,自然就要被游戏淘汰。”

苏轼坐了下来,神情复杂:“那按你的意思,老夫就该同流合污?”

“不是同流合污,而是要学会在泥潭中保持清醒。”

叶归尘说道,“您可以坚持自己的理想,但不能忽视现实的残酷。

您可以追求完美的政策,但也要接受妥协的必要。”

王语嫣小声问道:“二哥,你这样说苏学士,会不会太过分了?”

叶归尘看了看苏轼,现他虽然生气,但却在思考自己说的话:“苏学士,您别生气。

我这人说话直,但绝无恶意。”

苏轼长叹一声:“老夫纵横官场几十年,还要被你这个小辈教训,真是…”

“不是教训,是讨论。”

叶归尘举起酒杯,“苏学士的才华和品格,晚辈敬佩不已。

只是有些话,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苏轼接过酒杯,一饮而尽:“你说得对,老夫确实太理想主义了。

但是,如果连理想都不要了,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叶归尘正色道:“理想当然要有,但也要有实现理想的智慧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