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课前准备(2 / 2)

位是陈默看着陌生的,他猜测可能是其他学校的骨干教师。

他们没有说话,只是安静地在后排加座的椅子上坐下,翻开笔记本,目光投向讲台。

一股无形的压力瞬间弥漫了整个教室,连空气都仿佛凝固了几分。

紧接着,教室前门被推开。

班主任崔茗慧走了进来。

她今天穿着一身剪裁得体的深灰色职业套裙,短依旧一丝不苟,脸上带着惯有的沉稳,但眼神比平时更加锐利和专注。

她手里拿着地理课本和精心准备的教案,步履从容地走上讲台。

崔茗慧的目光沉稳地扫过全班,在陈默等几个尖子生脸上略作停留,又平静地扫过后面坐着的领导和老师们,微微颔致意。

“上课!”

她的声音清晰有力,穿透了教室的寂静。

“起立!”

林晓立刻喊道。

“老师好——!”

全班同学齐刷刷站起来,声音洪亮整齐。

“同学们好,请坐。”

崔茗慧微微点头。

这一次之所以会有市教研室的领导和其他学校的老师过来听公开课,实际上很大程度是和陈默有关系的,毕竟他是青川市唯一一个在高二就保送北大的学生。

陈默,高二文科七班学生,在上学期的全市统考中以无可争议的实力夺得全市统考文科状元,更在寒假期间代表青川市参加全国性作文竞赛,力压群雄,夺得特等奖,一举拿下京北大学的保送资格!

这在教育资源相对薄弱的青川市,无异于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

一个高二学生,提前锁定顶级学府!

这不仅仅是陈默个人的荣耀,更是青川一中乃至整个青川市教育成果的一次耀眼展示。

市里希望深入了解这所“诞生了奇迹”

的学校,其日常教学水平究竟如何?是否具备可持续培养顶尖人才的能力?其他兄弟学校更是抱着取经和审视的态度前来,都想看看,除了“作文”

,青川一中整体的教学底蕴和尖子生培养机制是否还能不能培养出第二个北大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