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地光下的旅程(2 / 3)

前进了几百码之后,地平线就出现了一块指示牌。牌子下是一个帐篷形的建筑,上面铺满闪亮的银箔,显然是为了防御白昼的酷热。巴士驶过去的时候,弗洛伊德得以趁着明亮的地球光看清牌子上的字:

三号紧急补给站

二十公斤液态氧

十公斤水

二十个MK四型食物包

一个B型工具箱

一套维修工作服

!电话!

“你有没有这么想过,”弗洛伊德指着窗外问道,“那个东西会不会是哪个探险队留下来的窖藏补给,但他们再也没回来过?”

“有可能。”麦考斯承认,“磁场一定可以标示出它的位置,很容易找到。不过小了一点,装不了多少补给品。”

“为什么不能?”哈佛森插嘴了,“谁知道他们到底有多大?也许他们只有六英寸高,这样的话,那个东西对他们来说就有二三十层楼高了。”

麦考斯摇摇头。“不可能,”他不表同意,“有智慧的生物不可能小到哪里去,脑容量有个起码的大小。”

弗洛伊德注意到:麦考斯和哈佛森经常观点相左,不过看来完全没有私人过节或摩擦。他们应该说是相互尊重,完全可以接受对方不同的意见。

就TMA-1,或者“第谷石板”(有些人喜欢这么称呼,保留了原缩写的一部分)来说,任何人之间都很难达成什么共识。弗洛伊德抵达月球六个小时以来,听了不下十种理论,不过没有接受任何一种。神坛、探测标志、墓地、地球物理仪器——这些也许还算是大家比较喜欢的说法。有些人则越来越热衷于坚持自己的理论。很多人更为此下了赌注。等真相最后揭露的时候——如果的确有那一天——大笔大笔的钞票就要换手了。

到目前为止,麦考斯和同事努力想通过一些比较温和的途径,从那块坚硬的漆黑板块上采样,但都无功而返。他们相信激光束一定切得开它,毫无疑问,没有任何事物能抵抗得了能量那么集中的东西。不过是否要采取如此激烈的手段,决策权则在弗洛伊德手里。他已经决定:他要先试X光、声波探测器、中子束,以及其他一切不具破坏性的调查方法,最后才会出动镭射的重装备。只有化外之民碰上他们不明白的东西才会加以摧毁,不过,和那些制造出这个东西的生物比起来,也许人类本身就是化外之民。

他们到底来自何方?月球本身吗?不,这完全没有可能。这块不毛之地过去就算真有土生土长的生命,经历了最近一次环形山形成期,月球表面大多呈白热状态之后,也**然无存了。

地球呢?也很不可能。虽然也许不是全无可能。如果真有早在更新世那时就存在的高等地球文明——应该是非人类的文明——那应该也会留下许多其他蛛丝马迹。弗洛伊德想道:我们登上月球之前,早就该有所发现。

这么一来,就只剩下两个可能:其他行星或恒星。不过,目前所有的证据,全都不利于太阳系内其他地方存有智慧生命的可能,或者说得更明白些,不利于地球和火星之外有任何生命的可能。内行星太热了,外行星又太冷了——除非能穿过外行星的大气层,钻进气压高达每平方英寸数百吨的内部。

因此,也许这些访客来自其他星系,但这一点几乎更不可思议。弗洛伊德抬头望向罗列于月球漆黑天幕上的星斗,想起诸多科学家同僚曾经“证明”恒星际旅行是不可能的。从地球到月球之旅已经够可观的了,而最近的恒星,在一亿倍以上的距离之外……任何揣测都是在浪费时间,还是等其他证据出现之后再说吧。

“请绑好安全带,不要有松开的东西。”观测室的扬声器里突然传来声音,“我们要开始四十度的下坡了。”

地平线出现顶端亮着闪灯的标柱,巴士现在已经行走在其间。弗洛伊德才刚整好自己的安全带,车子就缓缓驶过一个陡坡边缘,前往下一道布满石砾、陡如屋顶、极为骇人的漫长斜坡。从后方斜照而来的地球光,现在已无法提供什么照明,于是巴士的泛光灯也打开了。多年前,弗洛伊德曾经站在维苏威火山口往下望进火山内部过,现在他很容易就联想到自己正在往下开进那里。这种感觉可真不好玩。

他们正在开下第谷环形山内部的一处台地。下去大约一千英尺之后,地势才又平了。他们一面开下陡坡,麦考斯一面指给他看底下展开的一大片平地。

“到了!”麦考斯嚷道。弗洛伊德点点头,他已经注意到前方几英里外的地方密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