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之余,工作总是最好的治疗。鲍曼现在手边的工作,就足够他失去的全体伙伴一起来忙了。首先,从他和宇宙飞船都赖以生存的关键系统着手,他必须让发现号恢复全面运作才行。
维生系统是第一优先。氧气流失了很多,但储备量仍足够维持一个人使用。压力和温度调节大部分是自动的,本来就不需要哈尔介入太多。地球那一端的监测装置,现在可以执行许多哈尔这台杀人计算机原先比较高难度的工作——不过情况有变时,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差,地球上的计算机才有办法反应。维生系统若出了问题,要好几个小时才会浮现,所以会有足够的警讯——除非太空舱壁严重漏气之类。
宇宙飞船的动力、导航、推进系统倒没有受到影响。不过,到遇上土星还有好几个月的时间,鲍曼暂且还用不上后两种系统。就算少了宇宙飞船计算机的支持,地球方面隔着远距离,还是可以督导这些作业。进入最后阶段的轨道时,由于需要不断地核对调整,会有点令人厌烦,不过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
到目前为止,他所料理过的事情中,最头痛的是清理中央旋转区里转动的“棺材”。鲍曼庆幸地想道:好在探测队成员都只是同事,不算亲密的朋友。他们在一起受训不过几个星期,回头想来,鲍曼发现,一起受训这件事主要只是在测试他们之间能否互相配合。
等他终于把空掉的冬眠室封闭起来的时候,他觉得自己有点像是埃及的盗墓贼。现在,卡明斯基、怀特黑德、亨特,都会比他早一步抵达土星,不过,当然早不过弗兰克·普尔。不知怎的,想到这点,他心中浮起一种奇异又荒谬的满足感。
他并没有想去了解冬眠室的其他系统是否还可以运作。虽然最后他的生命也可能仰赖于此,不过在宇宙飞船进入最终轨道之前,还犯不着为这个问题伤脑筋。在那之前,可能发生的事情实在太多了。
通过严格的定额配粮——虽然还没有仔细检查过食物储备的情况——他甚至有可能不靠冬眠室,也能活着等到救援人员抵达。不过,到时他的心理状况是否可以像生理状况那样健全,又另当别论。
他设法不去想这些长期问题,集中精神处理眼下的要务。慢慢地,他清理了宇宙飞船,确定各个系统都还在顺畅运转,和地球方面讨论了一些技术难题,然后以最少量的睡眠再继续工作下去。现在他正朝一个谜团冲过去,无从退缩——虽然,这个谜团从没有远离过他的心头,但是在开头的几个星期里,只有在一些间歇的时刻,他才得以把思绪飘向这个谜团。最后,随着宇宙飞船慢慢恢复稳定,重新进入自动程序(虽然仍然需要他随时盯紧),鲍曼也开始有时间研读地球传来的报告和简报数据了。他一次又一次地播放TMA-1三百万年来头一次得见天日那一刻的录像带。看着那些穿着航天服的人在TMA-1四周活动,等它朝星空发出信号,以电子声音的力量瘫痪掉他们的无线电系统,人人慌成一团的时候,鲍曼几乎微笑起来。
之后,那块黑石板就再无动静。他们把石板盖住,然后又小心翼翼地把它暴露到太阳下——但这次没有任何反应。没有人动过切割石板的念头,一方面是出于科学上的谨慎,一方面也是因为恐怕引起什么后果。
石板发出尖锐无线电波那一刻之后,引导人们发现它的磁场就消失了。有些专家推测,也许这个磁场是由某个巨大的超导体所形成的循环电流而产生,因而带着历经多少岁月之后,在需要的时候还能发挥作用的能量。石板有些内存的能量这一点,应该可以确定,因为光是那么短短一段时间所吸收的太阳能,不足以供应它所发出信号的强度。
还有一点令人好奇,但或许非关紧要之处,也引发了无休无止的争辩。这块石板高十一英尺,横切面长五英尺、宽一又四分之一英尺。更仔细地检查这些尺寸之后,发现三者正好是1∶4∶9——头三个整数的平方。没有人能就此提出合理的解释,但这恐怕不可能是巧合,因为这个比例已达到可测精准之极限。想到穷全地球的科技之力,也没法用任何材料造出比例如此精准的一块板子,更别说是会活动的,实在令人感到自己的渺小。TMA-1在轻描淡写之中,毫不客气地展现几何的极致,正和它诸多其他特点一样,令人一见难忘。
任务控制中心为他们的计划提出迟来的辩解时,鲍曼注意听了,带着关心,但又觉得事不关己的奇特心情。地球传来的声音似乎有点自我辩护的味道。他可以想象,那些负责策划这次任务的人之间,现在一定正在互相卸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