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1月至4月首次发表于《名媛》(Heiress)
由于少女杂志《名媛》一位迷人女性编辑坚持邀稿,才有了本篇故事。该故事总共分为四辑(一九五一年一月至四月),以查尔斯·威利斯之名发表。半世纪后,我已经想不起来使用化名的理由;或许是因为当时害怕失去我的“硬汉”形象吧。
房间开阔明亮,尽管窗外景观壮丽,却无人在意;与整面墙等宽的窗外是皑皑雪坡,往下约一英里处,坐落着阿尔卑斯小镇。虽然有些距离,每个景观细节都可看得清清楚楚。村镇后方地势渐高,越来越陡峭;宏峰向天际线延伸,峰顶终年绕着一羽积雪,随风扬起雪雾。
景色绝美——但只是幻象。马丁家公寓位于伦敦市中心,墙外十一月浓雾正笼罩浸湿的街道。马丁太太只须按下开关,便能任意选择,隐藏的投影机会呈现所选景色,同时搭配相衬的音响效果。电视不只为家家户户带来视听娱乐,更是景观窗不可或缺的科技。如今已迈入二十一世纪,多数住家都可任意选择窗外景色。
景观窗当然仍不便宜。不过,若想让家人多认识世界,真是不错的方法。马丁太太紧张地顾盼;周围环境太静了,有点不自在。她环视家人,便安下心来。十八岁的达芙妮正在看电视转播巴黎时装秀。
“妈!”她喊道,“快看那件深红色的斗篷多美!我也好想要一件。”
十五岁的迈克尔正在做功课(或者假装做功课),十二岁的双胞胎正在隔壁房间听奶奶讲伦敦大轰炸的故事,发出兴奋的声音。
隔壁房间电话铃声温和地响起。
“让我接!”克劳德大喊。
“不,让我接!”克劳蒂亚叫道。
窸窣一阵后,奶奶对接线生说话的声音传来:“是,这里是马丁太太家,我叫她来。希尔达!超长途电话找你!”
超长途电话!这从未发生过,但每个人都知道代表什么。迈克尔从功课中抬起头,连达芙妮的注意力也从冬季时装秀转开。
“天啊,”克劳德说,“是爸爸!”
“有人告诉我,”克劳蒂亚悄声说,“从月球打电话回来每分钟要十英镑!”
“希望不是爸爸付钱。”克劳德咋舌。
“孩子们,小声点。”马丁太太说着,从奶奶手中接过话筒,“是,我是马丁太太。”一阵停顿后,听筒中传来丈夫清晰的嗓音,她吓了一跳。两人之间隔着二十五万千米的太空,声音听起来却好像丈夫就在她旁边。
“喂,希尔达吗?我是约翰!亲爱的,听好了,我只有两分钟。坏消息……下周我无法照原定计划回地球了。确实,计划泡汤很令人失望,可天文台这边有要紧事,我实在无法脱身。但别难过,我想好替代方案了!想不想来月球玩啊?”
“什么?”马丁太太惊诧道。
将近三秒后,丈夫的笑声才传入她的耳中。尽管无线电波以极速前进,从月球传到地球仍需三秒。
“是啊,我就知道你会吓一跳。为什么不呢?现在太空旅行就跟奶奶当年搭飞机一样安全。而且,三天后有艘货船要从亚利桑纳港出发前来月球,两周后返航。你们有足够时间准备,可在天文台这边待个十天。我会做好一切安排,所以别跟我争论了,就这么做吧。货船空间仍够,你可以带达芙妮和迈克尔一起。只能对不起双胞胎了……就跟他们说,等他们年纪再大一点吧!”
“可是,约翰,我不……”
“当然可以了!想想达芙妮跟迈克尔会多开心啊!现在没办法详细解释,但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我再发电报给你,里面会有一切细节。你再过一小时就会收到了。噢,糟糕,时间到,我得挂电话了。向大家转达我的爱。期待与你见面,亲爱的。再见!”
马丁太太放下话筒时仍未回神。约翰总是这样,根本不给她任何时间提出反对。不过,现在想来也没什么好反对的。他说得没错,虽然费用仍然过高,无法常态提供载客服务,太空旅行(至少前往月球)已经相当安全。约翰想必利用职务之便,才为他们订到位子。
是啊,约翰说得对。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而且,若她现在不去,不知何时才能再与丈夫见面。她转身,向焦急等待的家人说道:“我有消息要宣布。”
一般来说,搭机横跨大西洋会令达芙妮和迈克尔兴奋不已,毕竟他们至今只有两三次这样的经验。但是如今,从伦敦机场至纽约的两小时旅程在他们眼里却只是区区小事,整趟旅行,他们多数时间都在大声讨论月球,生怕别的旅客听不到。
他们只在纽约待一小时,便接着飞越北美大陆,持续朝太阳逼近,穿越宏伟的亚利桑纳沙漠。落地时,不算时差的话,时间比他们离开伦敦公寓时更早[1]。
从空中俯瞰,太空港的景象令人惊艳。达芙妮可从下方的观景窗看见浩大的钢铁骨架支撑着瘦长的、鱼雷形状的庞然大物,即将朝繁星起飞。到处都是储气钢瓶形状的燃料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