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馆。向右移动可能会产生一种电压模式,而做环绕运动会产生另一种电压模式,完全静止则是又一种电压模式,等等。得到这样的结果已经很有趣了,但是格林内尔并没有满足于此。他能够通过“回放”记录下来的电脉冲,驱使自己的研究对象重复之前的动作,不管它们是否愿意。

几乎所有的神经学家都会承认,这种事情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很少有人相信实践中能够实现,因为神经系统复杂度非常高。事实上,格林内尔最早的实验也都是在非常低等的生物上完成的,这些生物的神经反应相对简单。

“我只亲眼看到了他的一个实验。”欣克伯格说,“一只大蛞蝓在一块水平的玻璃上爬,它身体上伸出的六条细导线与格林内尔操作的控制板相连。控制板上有两个转盘,仅此而已,只要进行合适的调整,他就能够让蛞蝓朝任何方向运动。对外行人来说,这不过是个无关紧要的实验,但是我意识到它可能意义重大。我记得自己告诉格林内尔,我希望他这套设备永远不要用在人类身上。我一直在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我能够想象出老大哥会怎样使用这样的小玩意儿。

“后来,因为事务繁忙,有一整年的时间,我彻底把这事儿给忘了。一年以后,格林内尔已经大大改进了设备,并在更多复杂的生物上进行了实验,不过由于技术问题,他一直将实验对象的范围限制在无脊椎动物内。他也积累了大量用来回放给实验对象的‘指令’。可能会让你感到意外的是,蠕虫、蜗牛、昆虫、甲壳动物等形形色色的动物对同样的电指令都能够做出反应,不过事实就是如此。

“要不是因为杰克逊博士,格林内尔恐怕会在实验室里勤勤恳恳地工作一辈子,慢慢地将实验对象扩展到动物界中更高等的物种身上。杰克逊是个非常了不起的人,你们肯定看过他的电影作品。不少圈子都会将他视为沽名钓誉的人,而非真正的科学家,学术界对他有诸多质疑,因为他的兴趣过于广泛了。他会带领探险队深入戈壁沙漠,前往亚马孙河,甚至还去南极搜捕了一圈。每次这样的旅程结束,他都会出一本畅销书,留下几英里长的胶片。虽然报告里没有这么说,但是我相信他一定获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科学成果,即便这些成果都有点偶然。

“我不知道杰克逊是怎么听说格林内尔的实验的,也不知道他如何说服他与自己合作的。他可能向格林内尔许诺了大笔资金作为**,让他难以拒绝——毕竟他在拉研究赞助这方面很有门路。从那以后,格林内尔变得难以理解地神秘。我们只知道他在建造一个大得多的类似设备,并且融入了所有的最新改良。被盘问的时候,他会紧张地扭动身体说:‘我们要去钓大鱼。’

“准备工作又进行了一年,我猜这一年结束时,杰克逊已经急不可待了,他总是喜欢催促别人。不过最终,一切就绪。格林内尔和他那些神秘的箱子朝非洲的方向走去,然后便销声匿迹了。

“那肯定是杰克逊的安排。我觉得他不想过早宣传开来,考虑到这次探险多少有些异想天开,这么做也是可以理解的。从后来我们发现的那些他留下的、用来误导我们所有人的线索来看,他希望利用格林内尔的设备,在动物的野生环境中拍摄到一些真正惊人的画面。我觉得这无法实现,除非格林内尔找到办法,把自己发明的设备跟无线电发射器连起来。他根本不可能把导线和电极连在四处乱冲的大象身上……

“他们当然想到了这一点,现在答案显而易见了。海水导电性能优良。他们根本就没有去非洲,而是前往大西洋。不过他们也没有骗我们。他们的确是要钓大鱼,那里最大的猎物……

“要不是因为他们的无线电话务员一直在跟美国的外行朋友唠唠叨叨个不停,我们根本不可能知道发生了什么。从他的解释来看,我们可以大致猜测到都发生了些什么。杰克逊的船——一艘游艇,他以便宜价格买来后改装成了探险船,这艘船停泊在赤道附近的非洲西部沿海,处于大西洋水最深的区域。格林内尔正在钓鱼:他的电极已经深入到了海洋深处,而杰克逊则拿着摄像机焦急地等待。

“等了一周之后,他们第一次捕上了猎物。那时候,他们的脾气肯定已经很坏了。然后,在一个风平浪静的下午,格林内尔设备仪表上的数字开始乱蹦。电极产生作用的球形区域中,有东西被困住了。

“他们慢慢地把缆绳拉上来。在此之前,船上其他人肯定都以为他俩疯了,不过猎物从数千英尺深的幽暗水下向上游动、直到露出水面的过程中,所有人也一定和他俩一样兴奋。所以,尽管无线电话务员违抗了杰克逊的命令,但是他一上岸就觉得自己必须马上和朋友倾诉,也是人之常情。

“我不想描述他们看到了什么,因为已经有大师先于我做了这件事情。我一拿到报告,就翻出了《白鲸》,重新读了其中的段落。那段文字我现在还能背下来,估计这辈子都忘不掉了。书中差不多就是这么描述的:

“‘这一大团柔软湿滑的东西,有好几弗隆[1]长,身体是有光泽的乳白色,它漂浮在水面上,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