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说是时也命也了。
储君人选的确立,皇上并没有搞什么秘密立储,反而是在朝堂上当众宣旨,大张旗鼓的宣扬开来。
皇上如此,恐也是担心皇孙的辈份威望不够,唯恐有人借此生事,质疑旨意的真实性,届时再横生波折……
在这方面,老四当初可是吃了个小亏的,所以轮到自己传位时,他自然是分外注意,当众确立了皇位的传承归属,使得无人再能质疑生事。
而随着新君人选的确定,一系列的变化也围绕着此事随之而生。
排在第一个的,就是皇上的好大儿,将来新君的老爹——弘时的安排。
这一点老四在旨意中也有交代,来日新帝继位,自会为其生父加封,无需多言。
其实老四打心底是有点儿不想让弘时当太上皇的,毕竟这个死孩子太能胡闹折腾了,让弘时当太上皇,他真怕对方借着身份给新帝找麻烦,有这么一个荒唐胡闹的老爹,老四很替自己二孙子将来的日子感到揪心。
但是真的不加封吧,好像也不行,一个是因为对方终究还是自己的儿子,总不能真的毫无顾忌,让对方处在不尴不尬的地位。
二也是为了新君的名声考虑,皇权交替,本就容易滋生变故,新君若不加封生父,难免对其名声有损,惹得民间议论纷纷,说不定就会有人借机闹事。
当然啦,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弘时这个逆子实在是太能生了,如今的儿女数量已经突破了一百五十,未来的新君已经有八十多个弟弟了,甚至将来肯定还会越来越多。
猛虎还架不住群狼呢,如此多的兄弟数量,其中肯定也少不了有野心的,若是没有弘时这个生父帮忙压制,单靠永琏一个人根本就应付不来。
如此一来,新君和生父的父子关系就十分重要了,而弘时也必须有正统合理的地位,这般才能在将来帮助新君压制一众兄弟们,乃至是朝中的一帮老臣。
所以说弘时这个太上皇,还真的是不得不封。
老四:真是傻人有傻福,朕这辈子都没有那小子的福气!
(/_\)大怨种
说过了新君父子俩,就轮到与之相关的女眷们了。
按辈分,先是李静言这个当祖母的,临死之前,皇上也算是大方了一把,晋封了李静言为皇贵妃。
之所以没能成为皇后,那是因为李家虽然抬了旗,但到底是汉军旗包衣出身,这点是改不了的,所以李静言在老四的后宫里,一个皇贵妃的位置也就做到头了,若是想要再进一步,那就只有等到新帝登基了。
好在李静言也并不在乎这些,皇贵妃也好,皇后也罢,只要不耽误她做太皇太后就行了!
至于皇后不皇后,正妻不正妻的,这些都无关紧要。
而在李静言之下的,就是将来新君,自己二孙子的生母喜塔腊氏了。
对方本是包衣宫女出身,是当初第一批李静言给弘时挑的伺候人事的宫女,这些年喜塔腊氏除了永琏,还孕育了一子二女,也算是子嗣颇多,儿女双全了。
皇上为了抬高来日新君的身份,特意为喜塔腊氏一族抬旗,并将其扶正,给予永琏嫡子的身份。
由此,三阿哥空缺多年的正妻位置,终于是迎来了他的女主人,只是相较于昌亲王福晋的位置,一个包衣出身的女子,哪怕是抬了旗,身份也着实是低了,何况还是妾室抬正的……
不过大家又想到,当今圣上的第二任皇后就是妾室抬正的,顿时也说不出来什么了。
何况喜塔腊氏还是将来新君的生母,早晚都是会加封的,皇上此举虽然算是抬举了,但也不算太过,众人不想得罪来日的主子,自然也没有谁跳出来找不自在,于是这件事情倒也进行的顺利。
不过认真说来,这喜塔腊氏和李静言还真的挺像,一样都是包衣宫女出身,一样的都是从低等的格格做起,最后靠着孩子母凭子贵……
若没有弘时,李静言也没有如今的地位,而若没有永琏,喜塔腊氏也定然没有今日的荣耀。
因着自己的出身,再加上李静言本也不看重这些,所以对于喜塔腊氏扶正,做自己的儿媳妇,她也没有外人想象的那样替儿子不值,瞧不起对方。
包衣奴才又怎样,德妃不也是包衣吗?再早的时候人家歌姬寡妇,还不是照样当皇后,太后,太皇太后?
反正弘时妻子的位子在李静言看来也就那么回事儿,换成喜塔腊氏,反而还更加好掌控。
单说婆婆儿媳妇儿的辈分规矩,就足以让李静言压制对方,何况对方曾经还是自己身边的丫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