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章 借势推动大清活祖宗(1 / 2)

眼前的黄金屋金光灿灿,熠熠生辉,吸引了在场所有人的目光。

但想也知道,要开采冶炼这么多的黄金,背后要填进去多少鲜血和人命,这金光之下,掩映的是如海的血污。

不过对此李静言却并不在乎,什么鲜血孽债,在她看来都不过尔尔,比不上自己高兴来的重要。

再说了,流的都是倭国人的血,她心疼个啥?

“当真是巧夺天工,璀璨夺目,这金墙碧瓦,辉煌至极,看着比皇宫都气派多了……”

“这样的奇迹珍宝,我倒是想死后带着一起陪葬,不过又想着明珠蒙尘,到底是舍不得让它被埋在地下。”

点头赞叹一番,李静言看向下方的孙儿,不由赞叹嘉奖道:“能让你造出这么一个宝贝,可见那原本的倭国让你这孩子治理的不错,收获颇丰啊~~”

“哈哈——皇玛嬷谬赞了,区区一点儿成就,不值一提,不值一提!”

嘴上谦虚,但对方脸上的表情却是得意洋洋,明明也是个中年人了,但看对方挠头傻笑的样子,真的很像他的老父亲弘时。

“你如此便很好了,不必过分谦虚……”

看着这些孩子们有所成就,李静言这个老徂母亦是心中欣慰,同时她对自己的教育和成就更加的欣慰。

这么多年的太皇太后当下来,李静言也不是光在享受,什么都没做。

起码在促进满汉融合,提高汉人地位这方面儿,李静言和好大儿弘时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孙儿孙女在他从小的教育影响下,长大后大多选择开疆扩土,展势力。

而对外征战,开疆扩土的过程中,就有了对外针对的目标,由此大清之中满汉的矛盾反而向外转移了不少。

且要开拓势力,必要的就是人口和治理的人才,不然手下无才无人,何谈治理展?

但满人有多少?汉人又有多少?想要加大人口,提拔人才,主力军还是汉人,但如此满人的数量必将会陷入劣势,想要解决,或者加以遏制,那么满人就必须融入到其中,加快相互之间的融合,使关系更加紧密。

其中比较明显的几个特征,就是汉臣的数量的大大增加,以及汉军旗女子能够做皇室子弟的嫡福晋,还有满汉通婚……

这就像是李静言的孙儿打下了倭国一样,朝中的满臣不够,那便让汉臣更多的来治理,移居过来的满人不够,那就让汉人更多的过来,毕竟满汉之间经过了几十上百年的磨合,在面对倭国人时,相比之下,总是相处了多年的汉人更值得信任器重。

而汉军旗的女子能做皇室成员的嫡福晋,这也是一个加深融合的信号,今日能成为亲王福晋,来日大清不然也可以出一个汉军旗的皇后太后。

毕竟弘时的子子孙孙实在是太多了,足足有上万人,而满清的贵女又只有那么多,光盯着那点儿女孩儿,根本就不够用。

如果你是个王爷,一个是满军旗包衣中七品小官儿家的女儿,一个是汉军旗二品大员的女儿,抛弃满汉军旗之别,让你从心里来选择,你更愿意选择谁呢?

肯定还是势力更大的二品大员的女儿吧,毕竟对方身份更高不说,也符合利益的最大化。

满军旗的贵女不够,身份太低的又够不上皇家的门槛,如此之下,当然就是在汉军旗里选择了。

而同样的,民间为了增加人口,鼓励生育,汉人的数量大大增加,满人的基础数量肯定不够,为了不被落下太多,朝中也只能解开满汉通婚的禁令,让满人多娶多纳一些汉人的女子,多生些孩子……

当然了,比起这种民族融合和国家大事,更让李静言高兴的反而是另外一个改变。

那就是以后大清的所有人,都不必再留那个丑丑的辫子头了,毕竟这都打到海外走出国门了,这个辫子头难不难看的,其实很多人心里都有数,总不能在外面去丢人吧?

而且随着和荣等公主功成名就,称王称霸,为了方便,她们身边也任用了不少的女史,女性的地位也在随之而提升。

这点从女子的装扮也更加百花齐放,不再拘泥于旗装旗头,更加的开放大胆就可以窥得一二!

除此之外,还有种种的规矩和行为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改变,默默往更好的方向展。

只能说有了外部的矛盾和压力,内部的很多问题都更容易被推动着解决。

当然了,这其中的推动,肯定少不了李静言和弘时力,如果说顺势而为,那么局势更像是一股东风,而李静言和弘时这对母子就是那点火的人,让这场星星之火越烧越大,最后足以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