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可否同行(2 / 8)

路面的声音。

    从茶肆的木板墙壁缝隙看向外面。

    一辆骡车正在快速靠近。

    赶车的人披着蓑衣,头戴竹编斗笠,手上还握着一把大刀。

    “咦?那刀看上去有些熟悉!”小刘说。

    青一道长挑了挑眉,瞥向温故。

    果然,这狗书生并没有意外的样子,嘴角都翘起来了。

    这把刀,一天前才见过。所属人是姓周的那位县尉。

    不过很快,温故翘起的嘴角又放平,他看着那辆骡车的车厢。

    似乎,有点太轻了。

    此前在驿站,听周县尉说起家事,幸存者应该有三名以上的成年人才对,再加上小孩,还有必备物资……

    怎么也不可能只有这么点儿重量。

    骡车后面并未看到其他人,楼上的麻团儿没有再发出提醒。

    思量间,温故对铁头道:“门打开。”

    这时候骡车已经行驶到茶肆门口。

    驾车的周县尉跳下车,斗笠微抬,露出沉郁的双眼。

    他手上握着刀,警惕看着前面布棚下的驴车。

    驴车是熟悉的驴车,但未必代表着里面的人也是。

    这时候,茶肆的门打开。

    看到温故几人,周县尉明显松了一口气。

    “又见面了。”

    “先进来避避雨吧。”温故语气和缓。

    周县尉也不多耽搁,说了句:“多谢!”

    不过他没有立刻进屋,而是把骡车牵到屋檐下,打开车厢的门,撑起一把油纸伞,挡着风雨,这才对里面的人说:“快进屋。”

    行动之间散发着一股酒味。

    显然这一路过来,用酒味来避开邪物。

    这时候从骡车里面出来一大两小。

    三个孩子。

    大的看上去十二三岁,两个小的也只有五六岁左右。都瘦得厉害,眼里带着深深的恐惧,像是受过极大冲击。

    除了这三个孩子,就没有别的人了。

    周县尉把骡车牵到临时雨棚那儿,调整了一下雨棚,又做了加固。这个过程中他一直留意着屋里的三个孩子。

    等外面处理完毕,进屋之前,他把蓑衣脱下来扔在外面。

    赶路过来,蓑衣沾了不少雨水和泥渍。

    上次在驿站见面,他听温故说过注意要点,再加上他自己本身总结了一些经验,以防万一,这蓑衣是不能再穿了。

    周县尉给温故几人介绍,三个孩子里面大的那个是他的内侄,即妻子的侄子。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