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让农场里那些已经完全康复、性格温和的动物们,充当这些受创动物的“心理辅导员”。
小象被安排去照顾那些受惊的黄麂和竹鼠,它用鼻子温柔地抚摸它们,用低沉的呼噜声安慰它们。
鬣羚则负责带领那些果子狸和豹猫适应新环境,教它们如何在树林间活动,如何寻找食物。
连金雕都参与进来,它们在天空中盘旋,用独特的鸣叫声告诉那些野生鸟类——这里是安全的,这里是它们的新家。
最让陆泽感动的是滚滚。
这只威武的华南虎似乎能感知到那些小动物的恐惧,它会刻意保持距离,趴在远处静静地看着它们,用自己的存在给予它们某种无形的保护感。
有一次,陆泽看到一只受惊的小豹猫蜷缩在角落里,瑟瑟发抖。
滚滚慢慢走过去,在距离它几米远的地方趴下,发出极其轻柔的呼噜声。
那声音仿佛有魔力一般,小豹猫的身体逐渐放松,最终竟然靠在滚滚身边睡着了。
“它真的懂。”李国涛站在陆泽身边,声音中带着敬畏,“它懂得那些小家伙需要什么。”
“它们都懂。“陆泽轻声说道,“因为它们曾经也是受害者,所以更能理解同类的痛苦。”
在农场动物们的帮助下,这批被解救的野生动物恢复的速度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短短两周时间,大部分动物的身体状况就有了明显改善,精神状态也逐渐恢复正常。
一个月后,陆泽开始对它们进行野化训练的第一阶段——环境适应。
他将这些动物按照生态位分类,安排在农场不同的区域。
果子狸和豹猫被安置在树林密集的区域,那里有充足的树木供它们攀爬和躲藏。
黄麂和竹鼠则被放在灌木丛生的地带,模拟它们在野外的生存环境。
各种野生鸟类被放飞到农场的开放区域,但陆泽在周围设置了特殊的声波装置,能够在它们飞行超出安全范围时发出提醒信号。
“我们不是囚禁它们,而是给它们一个安全的训练场。”陆泽对参观的专家们解释道,“等它们完全掌握了野外生存技能,就会被放归保护区,成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训练过程中,陆泽继续采用“动物教动物”的方式。
鬣羚带着黄麂们学习如何识别可食用的植物,如何判断水源是否安全。
旺财和兔狲则扮演“教官”的角色,定期进行模拟捕猎训练,让那些小型动物学会如何躲避天敌。
就连农场边的野猪群,也承担起了“保姆”的职责,教导那些竹鼠如何挖掘地洞、如何储存食物。
两个月后的一天清晨,陆泽站在训练区边缘,观察着一个特别的场景。
一只年轻的豹猫正在追踪一只松鼠,它的动作轻盈而专注,完全展现出了野生豹猫应有的狩猎技巧。
在不远处,鬣羚正带领着一群黄麂在溪边饮水,它们警觉地观察着四周,耳朵随时竖起,随时准备逃跑。
天空中,几只被救助的老鹰在练习俯冲,它们的飞行姿态已经和野生同类没有区别。
“它们准备好了。”陆泽对身边的张队长说道,“可以开始分批放归了。”
第一批放归的是十五只黄麂和二十只竹鼠。
陆泽选择了保护区内一片食物丰富、相对安全的区域作为放归点。
当运输笼被打开时,那些动物并没有立刻冲出去,而是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周围的环境。
领头的一只老黄麂先走出笼子,嗅了嗅空气,然后发出一声低鸣。
其他黄麂这才跟着走出来,在树林边缘短暂停留后,迅速消失在密林深处。
“祝你们好运。”陆泽轻声说道。
接下来的几周里,陆泽通过布置在保护区内的监控设备,密切关注着这些放归动物的生存状况。
令他欣慰的是,大部分动物都成功地适应了野外环境。
黄麂群在山林中找到了稳定的栖息地,它们学会了躲避天敌,也学会了寻找食物和水源。
竹鼠们挖出了复杂的地洞系统,在地下建立起了自己的家园。
豹猫成功捕获了第一只野生猎物,兔狲也在岩石缝隙中安了家。
更让人惊喜的是,这些新加入的物种,很快就融入了保护区的生态系统。
华南虎群对这些小型动物并不感兴趣——它们更喜欢猎食大型的食草动物。
但这些小型动物的存在,为山林带来了新的生机——
竹鼠翻松了土壤,促进了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