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速的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二。那之后,地球人就一直在改进技术,直到地球毁灭之前还在努力。他们后来建造的播种飞船几乎比原先快了十倍。只过了一百年左右,最早的那批就被赶超了,也就是说,直到现在,这些早期播种船中还有许多艘仍在路上。布兰特,你也同意这说法吧?”
米蕾莎总是很注意让布兰特也参与讨论,只要一有可能,就会让他觉得讨论是由他发起的。她知道他在自己面前感到自卑,不想加重他的这种感觉。
身为塔纳镇上最聪明的人,她有时候真觉得寂寞。尽管她能通过网络和三岛上六位智力相当的人物沟通,但很少与他们当面交流。即使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通信技术还是及不上真实的会面。
“这个想法很有意思,”布兰特说,“你可能是对的。”
布兰特·法考纳不谙历史,但对于人类殖民萨拉萨星之前的那一系列复杂事件,他还是有着一个技术员的认识。“那么,要真是又一艘播种船,我们该怎么办呢?”他问道,“对它说‘谢谢,但今天不行’吗?”
人群中响起了几声拘谨的轻笑。西蒙斯议长若有所思地说:“如果必要的话,一艘播种船我们还应付得了。再说,船上的机器人如果发现自己的工作已经有人代劳,应该就会取消计划吧?”
“是有这个可能,但它们也可能会觉得自己能比同行做得更好。总之,无论这艘飞船是地球发射的还是某颗殖民星后来研发的,乘在船上的一定都是某种机器人。”
这一点无须多说,人人都知道,载人星际飞行在技术和经费上有着巨大的障碍,就算技术上可行,也完全没有实施的必要。凡是人能干的机器人都能干,而且成本只要千分之一。
有镇民追问:“别管它是从哪儿来的,问题是我们该怎么应付它?”
“可能不用我们来应付,”镇长答道,“大家好像都猜想它会飞往登陆原点,但它为什么非得去那儿呢?毕竟,去北岛更有可能……”
镇长的观点以前也出过错,但从来没像今天错得这么快过。谈话间,塔纳镇的上空发出了隆隆的声响,这不是远处的电离层传来的雷鸣,而是飞行器快速划过低空时的尖啸。议事厅里的众人争先恐后地跑到室外,但只有最前头的人才看了个真切:那是一艘头部钝圆,机翼呈三角形的飞船,它一路上遮蔽星光,直冲着目标飞去。而那目标,正是被奉为萨拉萨星和地球之间最后一条纽带的登陆原点。
瓦德伦镇长在室内停留片刻,向信息中心作了汇报,接着便走进外面转悠的人群间。
“布兰特,你速度快,开‘小飞鹰’去。”
布兰特眨了眨眼。这位塔纳镇的首席机械师是第一次收到镇长的直接命令。接着,他的脸上就露出了窘迫的表情。
“‘小飞鹰’的机翼几天前被一颗椰子撞穿了,我要处理渔网的事,一直没空修理,它现在还不能做夜间飞行。”
镇长盯着他看了好一阵。
“那么我的车能开吗?”她语带讽刺地问道。
“当然没问题,”布兰特有些愤愤不平,“油都加满了,随时可以上路。”
镇长的车很少被开出来。塔纳镇面积很小,步行二十分钟就能走到头。当地的食品和设备运输都是靠沙橇完成的。镇长的座驾服役了七十年,里程数加起来还不足十万公里,不出意外的话,至少还能再开一个世纪。
萨拉萨星人会兴高采烈地试验各种堕落行径,但计划性报废和炫耀性消费却不在其中。谁都想不到,这辆年纪比乘客都大的老爷车,会在这时踏上它一生中最具历史性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