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若是这混账真和魏征成了翁婿,朕还有好日子过吗?(第1/2页)
随着禄东赞等一众藩邦使者退去,殿内众人的目光都齐刷刷地看向了林平安。
更准确地说,是聚焦在他那刚刚“大发神威”、此刻已被他若无其事拢回袖中的铁笏板上。
一众世家官员互相交换眼神,王姓御史率先发难,他跨步出列,朝李世民拱手道。
“陛下!臣弹劾长安侯三大罪状!其一,不遵朝堂礼仪!笏板乃臣子面君记事之礼器,当以玉、象牙或木制,以示庄重!”
“长安侯竟私铸铁笏,携重器上殿,其心叵测,视君前为何地?!视朝仪为何物?!”
“其二,公然殴伤藩邦使臣!无论使者如何不当,自有陛下与朝廷法度裁断!”
“长安侯竟悍然出手,以铁器击伤西突厥、薛延陀正使,致使一人昏厥,此等行径,与市井斗殴何异?简直野蛮粗暴,严重破坏两国邦交,陷我大唐于不义!”
“其三,居功自傲,目无法纪!仗着些许功劳,便敢在太极圣殿肆意妄为,若不严惩,日后岂非人人效仿,朝纲何存?!”
柳范和权万纪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无奈。
他们内心何尝不知,今日若非林平安以非常手段破局,局面恐难收拾。
林平安某种程度上是替朝廷扛下了最直接的冲突。
但正如王御史所言,携铁笏上殿、殴伤使臣,这确实是逾越规矩、授人以柄的行为。
他们身为御史,闻风奏事乃是职责所在,若缄默不言,便是失职。
柳范叹了口气,出列道:“陛下,王大人所言虽言辞激烈,却也不无道理!”
“长安侯之功,臣等不敢或忘,然其过亦不可不察!”
“铁笏上殿,确与礼制不合,殿前动武,亦有失国体。还请陛下明鉴,小惩大诫,以正视听。”
权万纪也硬着头皮附和:“臣附议!功过须分明,方能服众。”
张亮见状,也连忙跨步出列,朝李世民拱手道:“陛下,林平安此子,向来桀骜不驯,今日之举更是无法无天!若纵容此风,将来必成国之祸患!臣以为,当严加惩处,夺其爵位,以儆效尤!”
“臣附议!请陛下严惩此僚!”
…………
一时间,殿内弹劾林平安的声音此起彼伏,仿佛他刚才不是解决了麻烦的英雄,而是闯下了弥天大祸的罪人。
“放你娘的屁!”程咬金气得暴跳如雷,指着那群御史骂道。
“一群忘恩负义的东西!刚才那些番邦杂碎跪在地上逼宫的时候,你们他娘的屁都不敢放一个!现在林小子把他们都打跑了,你们倒跳出来咬自己人?!你们到底是哪头的?!”
尉迟恭也怒吼道:“就是!要不是林小子,你们现在还在被那群王八蛋堵在殿里当孙子呢!现在倒讲起礼制国体来了?我呸!”
“没错!一群腐儒!”
“忘恩负义的东西!”
…………
武将们群情激愤,纷纷声援林平安,与文官们争吵起来,刚刚缓和的气氛再次变得剑拔弩张。
龙椅上的李世民,眉头紧锁。他心中自然是偏向林平安的,甚至对林平安的“文武双全”和“果断狠辣”颇为欣赏。
但作为皇帝,他不能无视百官的集体弹劾,尤其是这些弹劾在“理”和“制”上,确实站得住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