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 如临大敌,坐立难安(2 / 3)

bsp; 他自然明白,林浩然绝非等闲之辈,同样的手段很难在他身上奏效第二次。

    恒生银行的例子虽然诱人,但林浩然不是何善恒先生,双方甚至是完全不一样。

    谁都知道,林浩然掌握的资金庞大,想制造恐慌让东亚银行的客户大规模挤兑,从而引发兑换潮,这即便成功了,作用也不大啊。

    东亚银行的客户存款有多少,虽然详细数据他不清楚,可大致数据,他还是知道的。

    拥有六十多亿港元的总存款,贷出去的资金以及投资的资金高达三十多亿港元,也就是说,如果让东亚银行陷入兑换潮,东亚银行根本无法拿出六十多亿港元,要是以前的东亚银行,的确陷入危机。

    可如今,林浩然这位拥有庞大资金的香江新晋首富,他完全有能力在兑换潮初期就注入大量资金稳定局面,甚至反其道而行之,利用这次危机进一步巩固自己在东亚银行的地位,同时打压汇沣银行的声誉。

    几十亿对李佩才家族也许是一笔庞大的资金,可对林浩然而言,却能够轻易拿出来。

    到那时候,东亚银行可就一战成名,让大家都相信,将钱存到东亚银行是最放心的,从而引发更多的客户转到东亚银行去,最终导致汇沣银行偷鸡不成蚀把米。

    “不,不能再用老办法了。”沈弼摇了摇头,重新坐回办公桌前,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陷入沉思。利用港督府对付林浩然?

    这念头在沈弼脑海中一闪而过,却又很快被他否决。

    港督府虽在香江有着至高无上的行政权力,但向来对商界事务秉持着谨慎干预的态度,尤其是涉及到像林浩然这般在香江有着深厚根基和广泛人脉的商界巨擘。

    贸然推动港督府出手,不仅可能引发一系列不可预测的政治后果,还可能让汇沣银行陷入更为被动的局面。

    以他对麦里浩的了解,除非汇沣银行真的步入生死关头,麦里浩才会考虑动用行政力量介入商界纷争,而且即便介入,也会极其谨慎,权衡各方利益,绝不会轻易成为任何一方手中的利刃。

    他们汇沣银行想操纵总督府,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沉思良久,沈弼的目光落在了桌上的一份报告上,这是4月份时,汇沣银行在海外扩张功亏一篑的一份详细报告。

    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啊!

    汇沣银行在香江的金融界里,的确是绝对霸主。

    可出了香江之后,汇沣银行的知名度却是大打折扣,国际业务占比极小,与那些跨国金融巨头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三年前,汇沣银行与美国海洋密兰银行达成协议,成功购入改行51%的股权,海洋密兰银行也改名为海丰银行。

    这算是汇沣银行真正意义上转战国际的第一步,本以为能借此打开国际市场的大门,可现实却给了他们沉重一击。

    海丰银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表现平平,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因为文化差异、管理模式冲突等问题,导致经营成本上升,利润下滑。

    海丰银行在美国是第13大银行,看似不错,可海丰银行连年亏损,否则对方也不会出售51%的控股权。

    在成功收购后,汇沣银行不得不多次对海丰银行注资,这家银行,反倒是成为了汇沣银行的一个负担。

    但是,面对香江未知的前景,作为汇沣银行大班的沈弼,依然选择继续探索国际化道路。

    他自然明白,香江金融市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国际化、专业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

    因此,三个月前,在他的操控下,汇沣银行再次出手。

    这一次,汇沣银行的目标是英国苏格兰皇家银行。

    这次的收购目标,显然要比收购美国海丰银行的意义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