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章 陷入恐慌的李加诚(2 / 6)

入,一心巩固好不容易才到手掌控的和记黄埔,根本无暇顾及对其他公司的投资。

    比如,虽说和记黄埔原来的大班韦理先生已被李加诚赶走,但当下和记黄埔的管理层,依旧是韦理留下的班底,像李察信、夏伯殷、韦彼得等人。

    如今,对李加诚而言,最为紧要的事,便是在和记黄埔内部着力培养自己的亲信,进而逐步排挤掉韦理遗留下的这批管理团队。

    倒也不是没有解决资金问题的办法,比如,将他持有的长江实业、和记黄埔股票拿去抵押贷款,短期内肯定能够解决资金问题。

    可问题是,他持有的这些股票,是他私人的资产。

    而不管是长江实业,还是和记黄埔,都是上市企业。

    李加诚很清楚,一旦他动用私人持有的股票去抵押贷款来解决公司资金问题,这其中的利害关系错综复杂,稍有不慎就会引发一系列难以预料的后果。

    从公司层面来看,股东们本就对公司资金的安全和运营状况高度关注。

    若他们得知李加诚用私人股票抵押贷款来填补公司资金缺口,难免会猜测公司是否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进而引发恐慌性抛售股票,导致股价暴跌。

    这对于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这两家在香江举足轻重的上市企业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不仅会损害众多股东的利益,也会让公司在市场上的声誉一落千丈。

    从个人角度而言,这些股票是他多年辛苦经营和智慧投资的成果,是他商业版图的重要支撑。

    抵押贷款意味着将这部分资产置于风险之中,一旦后续资金回笼出现问题,无法按时偿还贷款,他可能会失去对这部分股票的控制权,进而影响他在两家公司的地位和话语权。

    所以,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他都不愿意走这条路。

    将公司的资产拿去抵押贷款,倒也同样可以缓解资金压力。

    可不管如何,都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这场危机带来的潜在风险,而且这一举措本身也存在诸多弊端。

    毕竟,近百亿港元的资金,放在汇沣银行那边,这要是汇沣银行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导致破产,那么他旗下的两大企业,这近百亿港元的资金岂不是相当于冻过水?

    一旦这近百亿港元没了,那么不管是和记黄埔,还是长江实业集团,都将陷入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

    到时候,负债率可能高达实际资产的两三倍,那可就真的完了。

    和记黄埔与长江实业,得多久才能赚到近百亿港元的利润来还债啊!

    而且,一旦财报赤字,别的不说,公司内都会人心惶惶,员工们担心工资无法按时发放,工作积极性大打折扣。

    一些核心技术人员和业务骨干,甚至可能会暗中寻找新的工作机会,生怕公司倒闭后自己陷入失业的困境。

    供应商们也会纷纷打来电话,语气强硬地要求提前结算货款,否则将停止供货。

    原本稳定的供应链,瞬间可能变得岌岌可危。

    这近百亿港元的流动资金,对和记黄埔以及长江实业的重要性,实在是太大了。

    一想到后果,李加诚便再度冷静不下来。

    他好不容易有了如今这番事业,从一家小塑料厂起家到掌控和记黄埔与长江实业这两大商业巨擘,其中的艰辛与付出,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每一步的决策、每一次的拼搏,都凝聚着他的心血与智慧,如今却要因为汇沣银行的危机而毁于一旦,他怎能甘心?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