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毕竟,在场的人,不过都是职业经理人罢了。
而他呢,那可是真真切切的控股老板。
集团亏了,职业经理人们最多也就少点奖金,该有的工资,还是会有。
可他呢,投入的是真金白银,损失的是自己的身家!
和记黄埔与长江实业就像他的左右手,如今两只手同时被扼住了现金流命脉,痛彻心扉!
他想起今年初入主和记黄埔时的意气风发,再到如今,才不过九个月时间过去,却已深陷泥潭,步履维艰。
这种从云端跌落的感觉,让他胸口一阵发闷。
当初如果不是汇沣银行在背后支持,他确实没有吞并和记黄埔的实力。
这也是他为何要抱上汇沣这个大腿的原因。
可谁曾想到,当初想尽办法抱上的大腿,居然被一个华人晚辈击败,成了渣打银行的一个附属公司。
而他,为了彻底掌控和记黄埔,不惜将长江实业也深度捆绑,甚至不惜对外发行高息债券,几乎押上了全部身价。
本以为凭借自己的经营能力,能够迅速盘活和黄这艘巨轮,再造一个商业帝国。
比如,他都已经计划好了,等过两三年,就着手黄埔船坞推平,在那块地皮上兴建一个超大型的商业小区,绝对是大赚特赚。
可万万没想到,市场环境急转直下,更半路杀出个林浩然,用如此狠辣的价格战,精准地打在了他的资金链最薄弱的七寸之上!
放在一年前,房地产最火的时候,一两亿港元,甚至是十几亿港元,他都能够轻松调动。
可如今呢,地产业陷入寒冬,楼盘滞销,回款遥遥无期。
汇沣银行、渣打银行自身难保,收紧信贷,昔日轻易可得的大额贷款如今难如登天。
他庞大的资产仿佛被瞬间冻结,变成了无法变现的沉重负担。
这已经不是商业竞争,这分明是要将他李加诚置于死地!要将他多年心血彻底摧毁!
可这能怪得了谁呢?
怪他自己,原本依靠包裕刚的关系,可以和林浩然缓和一下关系,不说成为很好的合作伙伴关系,起码不会让对方针对自己。
可因为协议的问题,他根本无法做到。
原本,依靠着和记黄埔与长江实业,他觉得就算不如林浩然,也不怕对方。
可他发现,自己还是高估了自己。
原来离开了银行的输血和地产的暴利,他的商业帝国竟如此脆弱,一场针对零售终端的价格战,就能引发连锁反应,将他逼到悬崖边缘!
一股混杂着极度悔恨、不甘和巨大挫败感的情绪,像毒蛇一样噬咬着他的内心。
他从未像此刻这般清晰地认识到,自己与那个年轻对手之间的差距,或许并不仅仅在于资金和手段,更在于对产业布局的前瞻性和抗风险能力的构建上。
林浩然早已布局上游生产和品牌,甚至深入内地降低成本,而自己却还沉浸在地产和资本运作的快钱游戏里!
这沉重的领悟,比亏损的数字更让他感到刺痛。
所有人都安静下来,目光看向李加诚,期待他有什么力挽狂澜的决断。
李加诚缓缓抬起头,脸上已看不到愤怒,也看不到不甘,只剩下一种近乎麻木的疲惫和深深的无力感。